“不說這些了,咱們去吃午飯吧。”肖瑾不想再提胡陽他們的事兒,忙轉移話題。
丁靜雖然是個大大咧咧的姑娘,卻也還是粗中有細的,立刻聽出了肖瑾不想多談的意思。
“對啊,對啊。”丁靜趕緊介面說:“也該去吃飯了。咱們一起唄。”
八十年代末,能考上大學就相當於是跨過了龍門。原因一部分是大學畢業之後會分配工作,一般都會成為有“鐵飯碗”的人。
而另外一部分原因則是大學是管食宿的。
不同於二十一世紀的高昂學費,八十年代無需繳納學費,甚至是還會給每個學生每月發放飯票和現今。
一般來說,每人每個月發12塊錢飯票和5塊錢現金。現在聽著不多,但對於那個時代來說,這些開支如果仔細著花是完全夠一個人每月的花費的。
在那時,甚至是有部分學生能每個月省下不少錢寄回家裡,貼補家用。
所以,考上大學對於那時的學生來說無疑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變化更是喜聞樂見的。
“對啊,劉菲兒咱們一起去吧。”鄭芸抬頭看向上鋪的劉菲兒說道。
劉菲兒不是很情願的從床上下來,拖拖拉拉的換了衣服。
這個鄭芸家世是比較一般的,至少在宿舍的四人中算是墊底的。所以每次吃飯她都要拉著劉菲兒一起。
學校食堂的饅頭是兩分錢也一個,肉菜是兩毛錢一份,素菜是一毛錢一份。一般來說大部分的女生都是兩個人合著買菜的,兩人買一份肉菜、一份素菜。這樣並不需要花費很多錢就能葷素都吃到。
雖說肖瑾家的情況略微好些,尤其是母親周淑敏幹了裁縫鋪子之後,收入越發多起來。肖瑾是無需算計著手裡的這些錢和飯票,繼而同別的人合起來吃放的。
但是丁靜卻似乎從一開始就莫名的對肖瑾有好感,想拉著她一同吃放。所以,無所謂的肖瑾便也沒特立獨行的獨自點菜,而是同丁靜一起吃飯了。
而因為家世一般,鄭芸則更希望能同人一起合夥吃飯。這個劉菲兒就順理成章的成了鄭芸的搭檔。
只是很多時候劉菲兒是不情願的。
“我說,你就不能不跟著我嗎。”劉菲兒並不差錢一般,自己買了個肉菜,又準備轉身買個素菜。
鄭芸見劉菲兒買過肉菜後,忙問道:“菲兒,你想吃什麼素菜,我去買。”
鄭芸似乎沒聽到劉菲兒的抱怨,仍然陪笑著看向她。
劉菲兒懶得理會鄭芸,徑自端著菜落了座。鄭芸見狀忙一路小跑買了個炒土豆絲就挨著劉菲兒坐下來了。
肖瑾和丁靜也端了菜坐在了二人的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