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真是老了的緣故,皇帝越來越愛回憶過去了。
很多時候,他甚至懷念起曾經還是劉張灣裡正之時,讓王菁坐在肩上看鬥雞的日子。
那時候的劉家,也不過是勉強能混飽肚子罷了,他覺得讀書無出路,只得鑽研鬥雞,卻沒想到靠著鬥雞真的升了官。
“自從你妹妹到咱們家,家裡漸漸就興旺了起來。”皇帝這一段時間,越來越喜歡和長子聊以前的事情了。
劉永安也喜歡,“那當然,我在那破廟裡看到她,只看一眼就覺得她該在咱們家裡。”
皇帝:“若不是你娘心軟,只怕咱家根本不會留下她。沒想到,那麼小小的一個孩子,什麼都懂,鬼靈精怪的,怪道人家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你娘心善,救了你妹妹,咱們一家從那時候開始,越過越好。”
劉永安連連點頭,“爹和娘都是好人。”
皇帝眼一瞪:“好個屁,就知道人云己雲,你可知自己是太子,是未來的儲君?怎和跟個應聲蟲一般?”
劉永安寸步不讓,“爹孃在兒子心裡,自然是最好的。”
皇帝冷笑:“若老子不是皇帝,只怕話就不是這麼說了。”
劉永安:“皇帝不跟兒子講理,兒子也沒辦法!”
父子倆常常不歡而散。
劉永安沒辦法,只得找到二弟和三弟,“你們多去陪陪父親。”
齊王和秦王就苦了臉,可太子大哥的話又不能不聽,可見到老爹之後,也是被訓斥的時候多。
齊王妃倒覺得這是個好機會,安慰齊王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只要能讓陛下高興,就是忠君愛國,孝順父母了。”
齊王心道:父親瞪我一眼,我恨不得要發抖,哪還有讓他高興的本事。
秦王也怕他爹,可是他自打出生起,老爹就做了知府,根本沒時間管他,後來弟弟出生,去外任也沒帶他,等劉家舉旗造反的時候,他已經長大了。所以被訓就被訓了,反正哥哥和弟弟也一樣被訓,這麼一想,也不覺得多苦了。
連張氏都跟兒子們抱怨:“你們父皇,脾氣越來越不好了,本宮只說了他現在年紀大了,少去找那些狐媚子,他就不高興,甩臉給本宮看,還斥責本宮胸懷不夠寬廣,不配當皇后!”
張氏說著說著,直接拿帕子捂了臉。
兒子們自是又好好安慰了一番。
不過,他們卻不知道,老孃這話,只學了其中的三分之一。
原話是這樣的。
皇后:“皇上現在年紀也大了,要注意榮養。”
皇帝:“你是想說讓朕少找那些新選的美人吧。”
皇后:“張神醫都說了,皇帝上了年紀,要注意身體,那些狐媚子難道比命還重要?”
皇帝大怒:“你好歹也是皇后,怎可如此善妒?如此胸襟,怎配當皇后!”
劉永安:“父皇現在脾氣越來越不好,您讓著他點,別跟他一般見識。”當然這話是悄悄地說的。
皇上脾氣不好,宮裡從上到下全都戰戰兢,生怕一不小心惹怒了他老人家。
好容易熬到大年初二,出嫁女回孃家的機會,齊王妃趕緊和家裡說了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