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友良在這一戰中元氣大傷,燒死的兵將不計其數,更重要的是他的親弟弟被燒死了。
他這個雖然剛硬多疑,但父親去世得早,和弟妹之間,除了充當兄長這個角色,還兼職父親。如今,想到唯一的弟弟就就那般燒死在火裡,死前也不知會有多難受!
雖沒有嚎啕大哭,但一樣鼻子發酸,又拼命的把淚意給忍了回去。
可這件事到底是影響了他。
自此,所以見過謝友良的人都覺得他再也沒有了之前的意氣風發,變得垂頭喪氣,悶悶不樂意來。漢王的情緒,嚴重地傳染給了所有將士。等到每天晚上時候,表現得更為明顯。
謝友良甚至很溫和地問:“大家有什麼想法,都可以說一下。”他自己其實已經有些灰心了。
可這幾個月的接觸,將領們都明白:漢王是一個很剛硬的人,因為之前,大事小事都是他自己說了算,就算開會也是傳達他自己的意見罷了。雖然大家也有退意,卻沒有一個人敢講出來。
等到第二天開戰,劉軍因為昨天得勝的緣故,今天士氣高昂,將漢軍逼得連連後退。
謝友良全是樓船,和劉成方的小船比起來,難免就沒有那麼靈活,前面的急著往後退,後面的動不了,撞在一起,就亂了套。
雙方從早上戰到中午,漢軍死亡無數,連連敗退,被靖國公追得如喪家之犬。
謝友良心生去意,便詢問手下的意見,然此時劉軍已經堵住了湖口,攔住了漢軍的退路。
左將軍主退:既然別人將出去的路堵了,我們應該焚船登岸,等上了岸再另謀其他出路。
右將軍主戰:我們已經吃了敗仗,若此時後退,不僅要失去大片的土城,還會失去大勢。
謝友良覺得右將軍言之有理,遂聽從他的意見,繼續和劉軍開戰。
左將軍心道:已經死了這麼多人,連自己親弟弟都死了,還不吸取教訓。明明是六十萬人困四萬人,居然把仗打成這樣子!跟著這樣的人,別說享受榮花富貴,一不小心只怕連小命都給搭上了。
左將軍心一橫,“老子要換地方了,兄弟們不想死的,跟著我一起去靖國公那邊吧。”
說完直接歸順了劉成方。
右將軍得到訊息,戰意瞬間退了個一乾二淨:本來就吃了敗仗,人越來越少,左將軍又投誠了,僅靠我獨木難以成林,不如也降了算了,到了那邊還有個伴。
右將軍直接也去了劉成方那邊。
劉成方大喜,親手給謝友良寫了一封勸降書。
勸降書的內容大約是這樣的:之前我們本是一樣的目的,趕跑韃子,光復漢族。我的本意是想和你互為鄰居,互不侵犯,和睦相處,然而你逆天而行,屢次進犯,我只用極少的兵便奪了你龍興十三郡,然你仍不思悔改,屢屢來犯,無端挑起戰事,致使骨肉將士葬身火海,你若有悔改之心,當取消帝號,坐待真正的主人。
謝友良看了這封信,勃然大怒,當下就把那信撕了個粉碎,扔到了湖裡。
然而,沒過多久,糧食就吃完了。
此時若不想坐以待斃,只能選擇突圍。
劉成方此時哪會容他輕易離去,雙方又是一場激列的廝殺。
劉軍越戰越勇,漢軍且戰且退。
這一場仗從早上打到傍晚,謝友良仍沒有擺脫劉成方的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