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內就罵:“謝友良是個蠢才!四萬人的城,八十萬大軍圍成六十萬,你還不滾!”
至於為何八十萬人會變成六十萬?
火銃消滅了一部分,逃跑了一部分,還有一部分病死了。
雖說逃兵被抓是要被斬殺的,可世道這麼亂,大膽的逃了也就逃了,逃到吳王那裡,人家照樣收留。就是劉成方也吩咐了手下,“漢軍若是逃回來,優待。”
一個半月的時間就這麼過去了。
就算現在謝友良想讓他們撤,他們也不幹了。在這裡餵了一個多月的蚊子了,怎麼也得有始有終,把城裡的人給逼出來才算功德圓滿吧?
“說不定天一亮,劉永輝那廝就把城門給開啟了,恭恭敬敬地給咱們遞上降書了!”
然而他們從秋初等到了秋末,城門也沒開,劉永輝也沒出來投降。
漢軍的糧食吃光了。
自打他們攻城開始,糧食就源源不斷地從各處運過來,然而這麼多張嘴巴,得多少糧食往裡面填?
天氣越來越冷,戰士們冬衣還沒有著落,很多人開始染上風寒。
謝友良雖出身草莽,然該有的排場一樣不少,這次攻龍興就是帶著家眷和百官隨行,有病隨時就醫治了。
大家一堅持,馬上又過了快一個月。
要說日子難熬,也有。不過,只要一想到城裡的人馬上要投降了,大家心裡再多的怨氣也煙消雲散了。
漢軍在這裡守著龍興喝冷水啃乾糧,集慶城裡卻一派歌舞昇平,樂其融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劉永安家的大郎如今已經四歲了,二郎也已經兩歲了,張氏得知是大兒子制的火銃才讓龍興守了這麼久,看到這兩孫子自然比別個就更親切了一些。
兩孩子不光長得好,而且嘴巴很甜,整日把祖母哄得高興得不得了,每天不見到兩個孫子飯都吃不好。
四歲的大郎如今儼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樣,動不動會提醒弟弟,“讓你不吃青菜,到時候長不高,上不了戰場,打不了敵人。”說著有模有樣的替弟弟夾一筷子青菜。
二郎雖然只有兩歲,卻比哥哥賊得多,忙大郎給他的青菜借花獻佛遞到張氏面前:“祖母,吃青菜,長高。”
張氏:“祖母吃了只能長皺紋,長不高了。”但這是親孫兒的孝心,比他那親孃好太多了。再看看二郎那殷殷目光,這青菜吃起來就更香了。
二郎見祖母吃了青菜,馬上就抓了塊肉,也往他祖母嘴裡送:“吃肉。”
看這孩子,多知道疼人!
大郎一看:二郎用不好筷子,又開始用手抓了,還好祖母不嫌棄他。可同樣是做孫子的,他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祖母吃弟弟抓過的肉吧?
“祖母,肉不好克化,您用點青菜。”
看,還是大郎懂事、孝順。
張氏心情更好了。
難怪人家都說小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果真是如此。(未完待續。)
喜歡童養媳的春天請大家收藏:()童養媳的春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