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有紫金山之險,又有長江做為天然的護城河,劉成方所率領的義軍和對方人數相比,相差懸數,又沒經過正規的訓練,更何況韃靼人本就驍勇善戰,他們想拿下金陵何談容易。
不過第一次失敗也不能怪徐清指揮不利,實則是有個受降的將領中間又反水,至使攻城計劃被別人預先知道,失敗已經成為必然。
勝則士氣高漲,本就是以強對弱,守城一方很快贏了第二波的進攻。
照王菁的事先計劃,奪得滁州直接下金陵的計劃徹底的失敗了。
不過這個時候劉成方這邊已經有了不少人投靠,很快的制定出一個新的方案:先將周邊的敵人掃除,然後再圖謀金陵。
很快他們將目標選在了離滁州最近的和州,打算由此處渡江。
雖然此時他們已經有了不少人馬,但是攻下來的地方仍需要人守衛,能真正去參戰的人不多,況且大周的朝廷已經知曉他們的意圖,和州勢必有一場惡戰要打。
劉成方和徐清商量之後,告訴眾人:“兵在多不在精,五千人足亦。”
初生牛犢不怕虎。
雖然面對的是驍勇善戰的韃靼人,劉成方身先士卒,仍命徐清為將,帶領劉家眾子弟一路直奔和州而去。雖然他們人數不多,但是和州的城防很差,徐清指揮著眾人很快就將和州城給拿下來了。
劉成方進城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招募手手,雖然民眾情緒高漲,但也只能招來四五千人。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朝廷卻出奇不意的用十萬精兵將和州城給包圍了。
因有著劉永安等人在敵軍後方騷擾,加上徐清此人本就是軍事天才,用兵往往出奇不意,正奇相輔,屢次擊退敵軍。
朝廷的主要目標是義軍的首領劉成方和徐清,劉永安毫無任何壓力的在後方劫了敵人的糧草。
有了糧食的起義軍如虎添翼,不僅策反了一部分敵軍,還和城內的人馬裡應外合,殲滅大量敵人。
歷經一個月的苦戰,敵軍終於退去。徐清在這一戰中威勇初露,深得眾人敬仰。
然而,大家還沒得及慶賀勝利,和郭之興一起起義的一個叫孫第興的帶著兩千人來到和州城外,說是好幾天沒吃飯了,求助劉成方。
郭之興是劉永安的同窗,更在攻克定遠的時候出了大力,他的朋友前來求助,劉成方很快將人迎了進來,然後問起郭之興的情況。
等孫第興進了城,告訴劉成方:郭之興因為私人恩怨要殺了他,所以他才逃到劉在方這裡來。
“在國仇家恨面前,私人恩怨只能往後排。”劉成方打算替他們說和,化解這場恩怨。
孫第興表面上感激劉成方,然而在三日後半夜的時候卻偷偷的劫持了劉成方,次日一早出了城門。
因是友軍,一路通行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