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之所以懷疑陳安,其實是根據影衛的密報。
據影衛來報,濟州有些不正常,具體表現為商人經常出入陳家,而陳家卻掛著馮府的牌子。
按理說陳家姓陳,牌匾應該是陳府,可陳家偏偏不掛,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家姓馮呢。
除此之外,濟州的還有一個現象,那就是除了朝廷的買賣外,剩下的買賣基本上都有陳記的招牌。
這個陳記又代表什麼?
難道是民間哪個大家族,可在濟州又沒有姓陳大家族,最起碼錶面上是沒有。
高順覺得事有蹊蹺,於是就試探馮小憐,想問問是不是她在幫陳家,如果是她,倒也無可厚非。
可是馮小憐好像什麼都不知道,也許久沒和馮氏見面,這其中一定有什麼問題。
趙五本很聰明,他猜到這件事可能和馮小憐有關,但這件事又不是急事,加上高順當時在遼東,所以就直接送到宮裡。
表面上看,這不是什麼大事,可高順卻不這麼認為,在他看來,這是外戚崛起的苗頭。
跟了高順這麼多年,高順的女人除了李姝菡是皇后,其他的都進封為貴妃。
如今她們各有宮殿,內監侍女一大幫,他們的親人也都跟著沾光,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李詮,其次就是顧依依。
顧家作為皇商,這些年生意做的很大,但高順心裡很清楚,不能讓他們無限擴張。
所以他當初簽訂的是分紅,而不是股份,無論是絲綢還是茶葉,大頭都還掌控在朝廷這裡。
而且這些年商業興起,高順有意放開市場,目的是產生競爭,稀釋皇商手裡的市場。
可以說他們這些年賺的錢,三輩子都花不完,如果他們表現好也就罷了,表現不好高順不介意摘次桃子。
而馮小憐和崔令姿,受到的好處好像不多,可崔家本來就就是大家族,自然能攀上關係。
催儦作為禮部尚書,已經官居一品,地位榮耀無比,可以說已經是厚恩了。
而馮家人丁單薄,馮小憐出身卑微,這些年在宮裡一直被李姝菡壓制,只因為她認識高順比她早。
要說女人的心理,其實是挺可怕的,馮小憐雖然是貴妃,但始終規規矩矩的。
對此高順沒說什麼,畢竟歷史上她也是個紅顏禍水,萬一釋放了本性,很容易禍國殃民。
所以高順預設了李姝菡的強勢,誰讓她是皇后呢,不過李姝菡好像也變了。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見到了親人,馮小憐的心情好了不少,而高順一直在調查陳安,表面上看陳安是個很老實的書生。
馮氏在宮裡住了三天,陳安則先回濟州了,他身為知府有職責在身,所以不能耽擱太久。
陳安走後沒幾日,馮氏也回家了,影衛就傳回情報,說陳安並沒有什麼異常,和平時一樣當官。
這個就讓高順有些意外了,如果真像他想的那樣,陳家應該十分熱鬧才對,畢竟陳家已經是得到承認的皇親國戚了。
既然是這樣,高順也就沒再理會,他不想疑神疑鬼。
……
大業九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歷史上的這一年,天下已經統一。
而此時的齊國,已經滅了東方諸國,也算是另一種統一,難得的是沒有傷齊國的元氣。
轉眼就到了五月,宮中一片太平場景,自打高順讓馮小憐的親人進宮,顧依依和崔令姿也找來了自己的親人。
對於這種情況,高順並沒有干涉,畢竟人都是有感情的,皇帝家的親戚多也正常。
可在幾個妃子中,有一個人比較特別,那就是楊阿五。
雖然高順冊封她為夫人,卻一直沒有臨幸她,這就說明高順還沒有接受她,宮人自然都明白。
如此一來,在李姝菡的授意下,楊阿五依舊明裡暗裡受到責難,每個月的供給都不夠。
對於這個現象,高順依舊是睜一眼閉一眼,並不是不他多麼狠心,而是他實在不想留她。
只要有楊阿五在宮裡,齊國和隋國就是姻親,高順想出兵討伐隋國,百姓都不會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