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國戰爭一般都要打上幾十年,長一點的四五十年,短一點的也要十年左右。
所以高順想用一年滅了周國,顯然是不現實的,如果老天爺不幫忙,他也沒辦法。
而且他面對的不僅僅是周國,還有北面的突厥,這些遊牧民族並不傻,知道中原統一對他們沒好處。
要不是陳國在南方,他們鞭長莫及,估計也會出手干涉,而不是眼睜睜看著陳國覆滅。
除了必要的駐守軍隊,大軍已經可以撤離了,這場戰役過後,齊國也要休整兩年。
再次回到鄴城,高順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這次一走就是一年多,回到東宮孩子都會跑了。
高順的兒子已經三歲了,取名高璟,而他的兩個弟弟,一個叫高順興,一個叫高順達。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高順對此很無語啊,也不知道是順字不好,還是什麼,總覺得他們哥仨是三家快遞。
還好現在基本上沒人叫他的名字,外人叫他也聽不見,所以叫什麼也都無所謂了。
再次見到李姝菡,高順有些心虛,因為他去嶺南之前,就讓人把顧依依送回鄴城,就是怕她生氣。
而她在東宮沒有看見顧依依,他也不敢提,二人小別勝新婚,好好溫存了一番。
滿足了李姝菡,旁邊還有一個馮小憐呢,這位歷史上的紅顏禍水,被高順調教的一點脾氣沒有。
他現在只是太子,頂多封個側妃,如果不提前定好規矩,將來成了貴妃不得上天。
滿足了心理和生理後,高順再出現已經是三天後了,這期間沒人敢打擾他,誰都知道他又立了一大功。
不過對此都習以為常了,除非高長恭老糊塗了,否則不可能把皇位交給別人。
而高順功勞再大,也是為自己打拼,他當皇帝是遲早的事。
承光七年,十月。
大殿之上,官員們紛紛向高順道賀,同時同事議論著南方的事,卻並沒有提討伐周國的事。
這幫人都不傻,知道這次討伐虎頭蛇尾,如果繼續打下去,必然是兩敗俱傷。
如果繼續打,必然會增加賦稅,百姓就會遭到盤剝,少量的還沒問題,可三十萬人每天需要的可不是小數字。
所以朝廷裡有人開始議論,說這一次高順是決策失誤,佔據的地盤並不足以彌補損失。
當然也有人相信高順,其實這一次雖然沒有滅了周國,對周國的打擊缺不小。
周國一開始忙於內戰,所以用於防守的軍隊並不多,基本上都是拼命的打法,傷亡慘重。
僅僅是一個月的時間,周軍就有四萬士兵陣亡,他們利用自己的犧牲,守住了長安的防線。
而齊軍這邊,傷亡也很大,差不多有三萬人,也是因為急於求成,結果戰況慘烈。
等周國平定內亂過後,投入的兵力更多,雙方交手的次數變多,傷亡自然也多。
拒最後統計,齊國各方戰場加一起,傷亡人數達到五萬,其中還不包括非戰鬥減員。
對於上位者來說,這些也許只是一個數字,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是無法體會其中的慘烈。
上一次人口統計,齊國有人口兩千多萬,如今加上南方,齊國人口數量已經突破五千萬。
如此多的人口,是高順自信的來源,之所以要和平收服南方,就是不想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畢竟人多力量大,人口基數越大,發展的越快。
喜歡逐鹿北朝請大家收藏:()逐鹿北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