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局面持續一年,周國儼然有分裂的趨勢,一開始宇文贇還憂心忡忡,見這麼長時間也沒什麼危險,也就不去想了,繼續放縱享樂。
楊堅看在眼裡,氣就不打一處來,可他又不能說什麼,他名義上可是支援宇文贇的。
楊堅總覽大權,宇文贇也不說什麼,雖然宇文贇也向宇文贇請示,可宇文贇只是聽聽罷了。
曾幾何時,楊堅想要的就是這樣的結果,可是現在,只有以宇文贇才的名義,才能調動士氣。
齊國越來越強大,而周國卻因為無法統一排程而緩慢內耗,楊堅一直在想辦法,這才有了嶺南的事。
十天後,楊堅剛下朝回來,他臉色有些難看,因為朝堂上又吵了起來。
剛回到府上,一個心腹就急匆匆跑了過來,小聲道:“國公,不好了,冼夫人出兵了。”
“什麼?冼夫人前不久還自身難保,怎麼突然間就出兵了?”
“這個不知,但李先生請求國公出兵,雙方一旦打起來,王仲宣恐怕不是冼夫人的對手!”
楊堅沉默了,他非常想出兵,然而他的兵馬根本過不去,宇文憲會讓他過去麼?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可是這麼好的機會,如果失去了,一旦讓齊國平定了江南,對周國更加不利。
左右權衡許久,楊堅做了一個決定:“派人給宇文憲送信,讓他出兵幫助王仲宣,如果他不肯,那就只能放棄了。”
雖然很不甘心,可楊堅沒得選擇,與其讓齊國壯大,還不如便宜宇文憲。
短時間看,雙方一旦交戰,必然會有損耗,可宇文憲一旦控制嶺南,就等於擴大了地盤。
這是一個陽謀,就看宇文憲如何抉擇,他和楊堅雖然不和,卻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齊國。
巴州,王府。
宇文憲得到楊堅的訊息,內心裡也是猶豫不決。
楊堅給他寫了封信,把他的計劃全盤托出,在他的計劃中,出兵只是隨口說說,為了讓王仲宣放心。
其實若是沒有高順參與,王仲宣可以架空冼夫人,最終控制嶺南,獨立稱王。
可高順的出現,還是打亂了他的計劃,高順不但救了冼夫人,還救了馮家兄弟。
而且高順不計前嫌,允許冼夫人戴罪立功,冼夫人別無選擇,只能歸順。
只是楊堅也想不明白,雖然此時嶺南局勢需要她,可她難道不知道高順的性格,就不怕高順秋後算賬?
對於齊人來說,高順也許仁義的,是高尚的,但是對於一些上位者,高順就是個獨裁者。
當然,此時還沒有這個詞,但高順的做法和秦始皇差不多,國家要高度統一,軍權政權分開,這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
在這條路上,高順也是摸索著前進,其實他也知道,這種模式並不成熟,地方還是有動亂的隱患。
可是有一點他很清楚,那就是百姓之所以造反,除了那些世家外,最大的原因就是活不下去。
所以他大力發展經濟,格外重視農業,就算讓天下百姓都吃飽飯,那時候又有幾個肯拼命的呢?
老子云:“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
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這句話的意思,有一半是可以引用的,其實治理百姓的根本,並不是無知無慾,而是滿足他們的慾望。
普通百姓見識淺薄,要求的並不高,吃飽穿暖有錢花,這些如果透過勞動可以獲得,百姓就會很滿足。
一旦百姓辛苦過後,卻又什麼都得不到,那才是亂世的開始,國家滅亡的預兆。
所以齊國現在的情況,就算保證百姓的基本需求,同時加強影響力,壯大軍事實力,多方面發展才能長久。
喜歡逐鹿北朝請大家收藏:()逐鹿北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