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發生的很多事情,都有齊國的影子。
從一開始的謠言,到如今的局面,齊國始終沒忘記煽風點火,尤其是高順,很早就說過周國威脅論。
如此敵視周國,彷彿周國多麼了不得,當年甚至讓宇文邕有一絲錯覺,周國真的無敵了一般。
可是聯合伐齊失敗後,周國和陳國都清醒過來,兩國雖然沒有傷筋動骨,但已然察覺到不對。
對此宇文邕心中想的是徐徐圖之,但首要的目標還是齊國,陳國和周國雖然有摩擦,但也不是沒有合作的可能。
如果能聯合陳國滅了齊國,統一北方後再對付陳國,一統天下大有希望。
可人算不如天算,齊國捱打之後也不老實,先還了周國一巴掌,竟然敢聯合突厥討伐周國。
而陳國也沒出手,竟然放棄了這次機會,一切皆因為斛律光在,陳國不敢輕舉妄動。
兩國錯過了消滅齊國的機會,讓齊國成長起來,而周國內部也因為狠人太多,竟然發生了內鬥。
看到這一幕,高順心裡平衡了不少,曾經他還羨慕周國,現在想想狠人多了也不是好事。
思緒迴歸本體,高順望著南方,前面已然到了長江。
岸邊的土地深紅,還能看到戰爭地痕跡,高順有意重臨戰場,目的就是感受一下氛圍。
血液寖入泥土,雨水也很難沖刷乾淨,四周的溫度彷彿低了許多,給人陰森的感覺,好像有亡靈在飄蕩。
高順帶著官員在戰場前停留,祭奠那些逝去的亡魂,這些將士曾經也是鮮活的生命,如今卻一去不歸。
一番祭奠後,高順帶著隊伍繼續出發,一路來到建康,此時已改名金陵。
作為後世的南京,金陵確實得天獨厚,城池高大雄偉,卻因戰爭顯得有些殘破。
此時的金陵基本上是座空城,官府已經張貼告示,讓百姓回來,可並沒有多少人願意回來。
盧思道站在門口迎接,看見高順眼圈都紅了,這段時間他的壓力最大,既想恢復金陵的繁華,又怕江南再出什麼亂子。
“殿下,您可來了,臣在此恭候多時了!”
“子行辛苦了,孤這不是來了麼!”
高順安慰盧思道一句,又拍了拍他的肩膀,回頭看向徐陵,發現徐陵正望著“金陵”二字發呆。
高順沒機會他,邁步進了城池,誰能想到一向繁華的金陵,還有如此冷清的時候,盧思道早已寫信說明了金陵的情況,可親眼所見還是讓人感嘆。
偌大的城池,人口不足十分之一,這樣下去肯定不行,盧思道跟在後面,見高順面無表情,心裡也有些緊張。
“非子行之過,乃戰之過也,子行不必介懷。”
高順又安撫了一句,盧思道這才鬆了口氣,要說高順今年年齡不大,但威嚴可不小。
這些年身居高位,高順也學了一些帝王心術,其中不乏不傳之秘。
朝中的官員眾多,其中自然有不聽話的,高順有三招,基本上擺平了所有人。
第一招,疲於奔命。
趙彥深從高順入朝時,就不看好他,時常會和他作對,對他的命令視而不見,帶頭反對。
而高順知道他有能力,就是有些傲氣,於是任命他為戶部尚書,給他權利,讓他忙碌。
結果就是趙彥深一忙起來,也顧不上給雖然搗亂了,即便想也是有心無力,因為他負責的的事很重要,他有不敢不管。
這一招用來對付驕傲的大臣比較合適,盧思道最近有些矛頭,因為高順沒讓他當戶部尚書。
手下心裡有怨氣,是很正常的事兒,盧思道心裡怎麼想的,高順大致也知道。
於是他讓盧思道打前站,先一步來經略江南,如果他真的可以勝任,那自然是好事,也就不用他親自出馬了。
但如果你做不到,那就是你能力不行了,不是沒給你機會,你也不要有什麼怨言。
經過高順的敲打,盧思道果然老實了不少,也不敢提功勞的事,能不受指責就不錯了。
第二,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