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記載,崔達拏對長樂公主始終懷恨在心,但忌憚高家不敢發作,直到北齊滅亡才殺了長樂公主,絲毫不念夫妻之情。
我這次去博陵,就是要解除這個隱患,現在沒有人相信我,我那個姑姑還傻傻地去幫崔家擋刀。”
高順雖然沒見過長樂公主,但長樂公主卻經常出入宮中,去看望高長恭和鄭氏。
公主和皇子不同,她對皇權沒什麼威脅,所以皇家一般都很寵愛公主們,以體現皇家也有親情。
如果北齊不滅亡,長樂公主自然沒有危險,可殺母之仇不共戴天,豈是那麼容易消除的?
博陵崔家,長樂公主回到家裡,也感受到了崔家的敵視,這讓她心裡愈發地苦澀。
她現在愈發的後悔,為什麼要在阿父面前說那句話,這句話造成了她一生的不幸,崔達拏現在對她只有恭敬,毫無愛意。
作為一位公主,她的婆婆即使不待見她,也不敢把她怎麼樣,她不在崔家住就是了。
而要是換了正常一點的皇帝,頂多也就是警告一下,可高澄卻殺了崔達拏的母親,這也說明這和時代的禮崩樂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現在高澄死了,可崔家的仇恨卻沒有消除,尤其是崔達拏,始終在等待機會報仇。
高順走在路上,心裡思索著如何對付博陵崔家,如果長樂公主求情,他能不給面子麼?
對於滎陽鄭氏,高順已經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了,他殺的都是該死之人,這樣皇后都接受不了。
除了高長恭的警告,朝廷的御史們早就開始了,有不少官員出身世家,怕殃及到自身,開始上書彈劾高順。
但高順從鄭家抄沒的財務,一分都沒私吞,全部運回了鄴城,趙彥深見了一雙老眼都發光。
結果朝中開始了口水仗,支援高順的和不支援他的相互攻訐,高長恭就當沒看見,讓他們自己吵去。
將領出身的高長恭雖然不懂政治,卻也知道這些世家的隱患,況且屁股決定腦袋,當上皇帝以後,他看許多人也有些不順眼。
所以對於鄭家之事,他只是警告高順,同時極力安撫皇后,讓他不要太難過,鄭家還在,就是搬了個家。
即便如此,鄭氏還是有些難以釋懷,一見到高長恭就哭,對高順的印象壞到了極點,高長恭也拿她沒辦法。
一個鄭家就引起了這麼大的波瀾,高順如果在滅了個崔家,不知朝廷要亂成什麼樣。
殺雞儆猴固然有效果,可還是有人心存僥倖,有人在暗中觀望,高順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不能停。
哪怕是不想面對,一行人還是到了博陵郡,長樂公主帶著崔家人迎接,高順下馬見禮。
“侄兒順豐拜見姑姑。”
“豐兒快起來,你現在代表的是天家,不必行此大禮。”
長樂公主把高順扶起,仔細打量著他,有些欣慰地說道:“你和兄長長得真像,和兄長年輕時一模一樣。”
高順聞言心裡無語,臉上卻露出笑容,他忽然覺得長得太帥不是什麼好事,否則高長恭打仗時也不用戴面具了。
“我等見過公子。”
高順給公主行禮後,就輪到崔家人給他行禮了,高順笑著讓眾人起來,絲毫看不出異常。
“諸位太客氣了,我只不過是路過,看看各州各郡的百姓,自從陛下登基以來,我大齊已經是天下承平,國富民強。”
高順恭維一句高長恭,其他人也跟著附和,這時一箇中年人走出來請高順進城,他是博陵崔氏家主崔陽。
高順跟著長樂公主進了城,長樂公主拉著高順問長問短,說他東奔西跑如何辛苦,和高長恭當年一樣,都是勞碌命。
高順聞言心中腹誹,高長恭那是東征西戰只顧著打仗,他這可比高長恭複雜多了。
喜歡逐鹿北朝請大家收藏:()逐鹿北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