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說道:“楊堅此人只可以作為一個將領。”
內史王軌突然對武帝說道:“皇太子贇將來並非社稷之主,普六茹堅貌有反相。”
武帝十分不悅,道:“帝王自有天命在,旁人又能奈何!”
楊堅知道後十分畏懼,行事小心謹慎,以韜光養晦。
這段歷史,浮現在高順腦海,真假不可考究,也許是史書為了凸顯楊堅的與眾不同,又或許是他真的如此。
反正不管怎樣,楊堅都是可以利用的一個人,他要不斷給宇文邕找麻煩,儘量阻礙他的發展,反正散佈謠言又不費事。
告知趙五本怎麼做後,趙五本就離開了,現在最忙的就是他,其次就是盧思道。
四月份,南方的春茶已經可以採摘了,對於這次大買賣,高順也十分重視。
對於商人來說,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並不影響他們的往來,高順利用海鹽謀取的利益,置換了大量的茶葉。
茶葉進入齊國後,在揚州進行初步加工,而最早的一批龍門客棧,也開在兩國邊界。
經過初步加工的茶葉,保證不會變質腐敗,然後繼續北上,走水路到達齊州。
這件事是盧思道負責,但用的人手都是趙五本招募的,此時高順的勢力已經初具規模,其中大部分都是活不下去的流民。
茶葉到了齊州,高順卻無法前去,此時侍衛的訓練還未結束,禁軍的收服剛剛有了氣色。
軍營裡,聽到趙五本的彙報,高順做出指示:“天氣越來越炎熱,製茶的作坊快點弄起來,茶葉失去水分味道就不對了,所以要在自然晾乾之前炒製出來。
還有就是把保密工作做好,但不要騷擾百姓,對官員不用客氣,誰敢打茶葉的主意,就直接告訴我!”
“公子的意思屬下明白,只是這次茶葉實在太多了,路上的損耗也是不小,這樣下去……”
高順聽了擺了擺手:“這個你不用擔心,之前沒人知道茶葉的價值,咱們才能買這麼多。
等有人發現了茶葉的價值,咱們也不可能一下子買這麼多了,至於那些不好的茶葉,也可以處理掉。”
高順說著在趙五本耳邊耳語了兩句,趙五本一臉驚愕,忍不住問道:“他們?能接受?”
“白給你你不要?只要他們知道了茶葉的好處,我敢保證,他們絕對就離不開茶葉了!”
趙五本點了點頭,他不敢懷疑高順,也沒必要懷疑,同時心裡暗暗吃驚,高順竟然要接觸突厥人。
高順接觸突厥,他不會認為高順是在討好他們,反之高順一定有什麼陰謀,只是現在還沒說罷了。
跟了高順這麼久,趙五本怎能不清楚,高順其實是個無利不起早的傢伙,和陳國的通商看似公平平等,實際上高順賺的盆滿缽滿。
無論是海鹽還是茶葉,哪裡有瓷器絲綢珍貴,很多不起眼的東西被高順一折騰,反手就是十數倍的利潤。
當然這些事情知道的並不多,高順也不會出面操作這些事,全都是借他人之手,卻充分的利用了手中的權利。
事實上跟隨他的官員很多,大部分都收了他的好處,這一點高順很清楚,只有利益關係才最可靠,否則有誰會跟隨他這個尷尬的角色。
如今高順卸下權利待在軍中,雖然沒有人敢得罪他,但也沒幾個人在乎他。
尤其是那些大臣,都覺得高順這是被髮配了,否則好端端地幹嘛去軍中受苦。
但高順心裡清楚,這一切都是他必須經歷的,要不是他今年只有十六歲,還在長身體,他估計會更加拼命訓練。
儘管如此,兩個多月的訓練還是讓高順變化了不少,雖然他瘦了一些,卻也長高了一些,結實了不少。
高順欣喜於自己的變化,所以咬牙堅持,每日訓練不斷,騎馬射箭更是上心,因為這是他在亂世中的安身之本。
承光元年,六月。
訓練了三個月的侍衛,終於結束了第一階段的訓練,一百人整齊劃一,站在校場中間。
高順頂盔摜甲立於臺上,此時他覺得這身鎧甲彷彿輕了許多,不似三個月前那般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