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使團來到了揚州東南部,和雍州交匯處。
這裡的揚州,可不是後世那個揚州,而是北揚州,也就是後世的淮陽地區。
一路之上,高順並不是一直欣賞景色,同時他也看到了這個時代百姓的生活狀況。
由於連年征戰,很多村莊十室九空,土地荒蕪,百姓背井離鄉,流離失所。
官道兩旁,竟然可以看見討飯的流民,大多數都是婦女和孩子,又或者是一些老弱病殘。
他們都是家裡死了男人,又受不了貪官汙吏的盤剝,留在家裡只有死路一條,所以就都跑了出來。
而高順從一開始的不忍,又到震撼,而後有變得憤怒,繼而又有些麻木。
生活在紅旗下的人們,根本想象不到那是一種什麼場景,這還是太平的時候,若是趕上天災或者發動戰爭,百姓們都活不起了。
高順和馬嗣明並排騎馬走在路上,馬嗣明見他一臉悲慼,也不由得感慨道:“公子看到的這些百姓,他們還算是好的。
最慘的是西邊的一些州郡,我朝和周國常年征戰,那裡基本化成了焦土,除了軍隊沒有人煙。”
“百姓們太慘了,這都是野心家的錯,他們為了一己私利不顧百姓死活,天可憐見,他們不會有好下場的!”
高順心裡實在太震撼了,沒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看到那些可憐的人,他想幫助他們,但現在他卻無能為力。
“哎,其實咱們齊國還是很不錯的,無論是人口還是兵力,都要多餘周國和陳國。
之所以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就是因為朝中奸臣當道,蠱惑天家,禍國殃民。
現在好了,奸臣都剷除了,朝中有殿下和郡公坐鎮,所有宵小都無所遁形,朝廷也恢復了清明!”
馬嗣明這話,有拍馬屁的嫌疑,當著兒子的面誇老子,一般人會與有榮焉,很是受用。
但高順只是笑笑,其他人不知道他的底細,高順卻很清楚,朝廷如今的局面,可以說是他一手推動的。
對於如何治理國家,他一直在思考,之前一直沒什麼思路,現在他看到了百姓的狀況,已經有了些想法。
管子云: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
管子的思想,可以說很理想化,因為統治者害怕百姓過的太好,這樣容易威脅到他們的地位。
所以才有了老子的無為而治,甚至孔子也說出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論述。
由此可見,百姓們真是太難了,明明有辦法可以過的好,但統治者不會讓他們過好。
有道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所以歷數封建王朝,那些所謂的太平盛世,不過是帝王的粉飾,哪怕是巔峰時期的大唐,其實也有陰暗的角落。
可是百姓吃苦受難,不管也是不行的,他們的要求其實不高,只要有飯吃、有衣穿,他們就很滿足了。
這是百姓們的願望,也是高順的目標。
來到邊境處,使團就不能往前走了,冒然闖入就不是出使,而是入侵了。
訊息很快傳到建康,聽到齊國使團來朝,南陳皇帝陳頊有些意外,召集大臣議論此事。
“諸位臣公,此次齊國派來使團,要與我國結盟,聯合抗擊周國,諸位以為如何。”
陳頊說罷看向大臣們,其實這些大臣,有不少都是宗室,陳國以姓氏為國號,治國用的大多也是陳姓之人。
只聽中陳伯固道:“陛下,我過之前派出使者,欲與之聯合,結果齊國根本不理我們,我們這次也不理他們!”
陳伯固說完,陳伯山趕緊開口:“不可,齊國在信中已經言明,齊國之前拒絕我國,乃是奸臣和士開一黨所至。
如今齊國奸佞已經被剷除,朝政有高長恭和斛律光把持,此二人乃是齊國的忠臣良將,選非和士開等人可比。
況且此次正使乃是蘭陵王世子,高長恭把他兒子派活來,足以表達齊國的誠意!”
陳伯山說完,陳頊依舊沒有說話,而是看向下首的徐陵,他是陳國的尚書左僕射,也就是當朝宰相。
“陛下,臣以為可以結盟,但需要談談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