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就在衚衕口舉行。
幾桌親朋好友,幾桌朋友同事,在自家附近的衚衕口,擺下宴席,先吃肉後喝酒,抹嘴走人,就是最具特色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婚禮了。
當然,現在最時興的還是集體婚禮,卻是不太適合楊教授了。
楊家的衚衕口,背靠什剎海,一汪碧水很是漂亮。
附近的居民有好奇的出來張望,大部分則是按時上班去了。
楊銳並沒有特意選擇週末,也是宴請的賓客極少的原因。
他將最靠湖的幾幢四合院都買了下來,此時打通來,直接去掉一面院牆,就在院子裡開宴,既安靜又收斂。
景楊兩家的親戚,分散的坐在裡面,就等著餘家班的大廚們上菜了。
“吃好喝好。”
“招呼不周。”
“都是自己人,別客氣。”
楊銳站在門口招呼人,很快就將來賓給安排妥當了。
景語蘭陪同在側,臉上帶笑,口中輕聲道:“你那邊有很多人都沒請到吧,真的沒關系嗎?有的醫藥公司都找到我家了。”
“沒事兒,我們就邀請親戚、同學、現任同事和鄉鄰,小規模聚會,又不收禮金,別人也不好意思擠進來白吃白喝的。”楊銳說著向正好轉向過來的攝像機招招手,又笑道;“今天是我們的婚禮嘛,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用不著管別人怎麼想。”
景語蘭抿嘴笑了起來:“你不怕得罪人就好。”
“做事哪有不得罪人的,再說了,我們也是師出有名。”楊銳說著看看錶,就讓服務員們開始上菜了。
蜇皮、鳳爪、松花蛋、鹵牛肉……
從冷盤開始,宴席走的就是簡約風。
菜式即使以90年代初的標準來說,也只能說是中規中矩。
好在餘家班的大廚們手藝驚人,愣是讓食材發揮出了十二分的努力。
酒席自中午開始,一直吃到晚上。
不喝酒的人,就坐到隔壁院子裡喝茶,喜歡劃拳的,則鬥的天昏地暗。
“咦,看旁邊。”
不知什麼時間,突然有人發現,院子四周,都有電視機搬出來。
連線了音響的電視機的聲音,輕易的蓋過了人聲。
“新聞聯播啊。”
“嗯,是今天的啊。”
“這就七點了?”
電視機裡,端莊嚴肅的播音員,在連續兩條新聞之後,語氣轉為輕松:“現在插播一條簡訊。”
“我國著名科學家楊銳,於今日正午成婚。”
“楊銳教授是首位中國籍諾貝爾獎獲得者,是生物學尖端技術pcr的發明人,也是震驚海內外的克隆羊之父……”
“楊銳教授的婚禮,得到了多國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的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