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人體基因組計劃,只要提出來,學界就沒有不明白的,這種需要大量資金和成本的,自然不會有人搶著做,但若是相反的話,恐怕就不是一件安全之事了。
沒有人願意將自己的創意毫無價值的分享出來。
休斯頓卻是滿腦子的胡思亂想,忍不住道:“最起碼,您不會準備做武器吧。”
他沒有用生化武器之類的詞,免得楊銳反感。
楊銳就是完全不明所以了,道:“我是個生物學家,做什麼武器。”
“與微生物之類相關的?”休斯頓眨眨眼。
“你想到哪裡去了。”楊銳被休斯頓逼的沒辦法,也是考慮到需要人來幫忙,於是道:“實話實說,我是想做遺傳學方面的,但是,與武器什麼的沒有關系。”
“好吧,這樣就好。”休斯頓鬆了一口氣。
“但也許會有人反對我的專案。”
“為什麼?”休斯頓又提起了心。
“唔……倫理方面的?”楊銳心裡想的,正是“克隆”。
克隆可是一個大專案,克隆羊多利,更可能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羊。
整個專案,如果不是因為倫理方面的疑惑的話,帶來的獎項或許會汗牛充棟。
不過,拿到諾獎的楊銳,現在需要的,其實並不是獎項了。
他更需要的是持續的證明自己。
證明自己有能力運用大量的資源,來完成更大的專案。
獲得諾貝爾獎並不是終點,更確切的說,這應該是一個起點。
可以想見,當楊銳回到國內的時候,他會受到大量的贊譽與肯定,與之相伴的,則是期待感。
他就好像一名小成本電影的導演,終於獲得了奧斯卡獎。
這時候,他自然能夠得到大成本的電影的製作機會。
而大成本的電影的成功與否,有多成功,就決定了楊銳在很長時間裡,是繼續做大成本,還是繼續做小成本。
不用說,楊銳獲得諾獎以後的第一個專案,一定會得到國家乃至於世界範圍的各種機構的全力支援。相比於選擇人體基因組計劃,這種多年不能完成的專案,楊銳更需要一個快出結果的專案。
學者的積累是很困難的,楊銳雖然資源充沛,但他也是從紫外分光光度計的引數測定開始的,輔酶q10之類的專案,耗費了他相當的時間,但也只有做了這些專案,他才有做世界級專案的機會。
克隆羊自然是一個世界級的專案,如果能完成它,那麼,在學術領域和經費上,楊銳就等於是站在了頂端。
相比克隆羊多利帶來的種種好處,所謂的負面效果,簡直不值一提。
尤其是對身在中國的楊銳來說,負面效果更是不用考慮。
只有矯情的英國人和美國人,才會為了原子彈是好是壞而爭論不休。
歷史悠久的中國人,更清楚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
我們盡全力探索新科學,開發新技術,至於倫理問題,交給哲學家們去做就是了,否則,難道就養著他們吃白飯,浪費太平間資源嗎?
“不用擔心,所有問題都會解決的。”楊銳拍著休斯頓的手,語氣肯定的很。雖然他心裡一點都不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