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這樣的話,去鐵酮賺到的利潤,是歸於華銳實驗室呢,還是歸於您本人呢?”
“當然是華銳。”
黃河並不意外的道:“楊先生,能否透漏一下,您和華銳實驗室的合同是什麼樣的?去鐵酮的裡程碑完成以後,你有獎金嗎?”
他這個問題出來以後,不止是杜威等人好奇,江錦程和韓田路等人一樣好奇。
楊銳覺得是應該給自己發一筆獎金了,於是點點頭,道:“應該有吧。”
“有多少?”黃河一點都沒有老外不問工資的禁忌感,就用中文講了出來。
楊銳張口想說個幾萬塊,突然醒悟過來,那不是要好幾個萬元戶了?不能給自己找這麼大的麻煩。
於是,楊銳在心裡將幾萬塊改成了幾千塊,等出口的時候,再次發生了變化,道:“總有幾百元吧。”
80年代的中國人發獎金,很少有能發一個月工資的,事實上,如果發半個月的工資做獎金,單位領導就要承受極大的壓力,個位數的舉報信算是他運氣好。為了100元獎金而得到雪片般獎金的領導,在改革開放初期不在少數。
楊銳自覺華銳實驗室是私企,私底下也是經常上千元的發著獎金,給自己安排一個幾百元的獎金似乎並不過分。
杜威卻是眉頭皺了皺,再問:“是幾百……千嗎?”
杜威以為楊銳是省略的說法,就像是有的中國人將10萬說成10一樣,美國人也有將幾百千或者幾百百萬,說成幾百的情況。
考慮到幾百千隻有幾十萬,杜威又追問了一句:“是美元嗎?”
楊銳失笑,拍拍杜威的肩膀,道:“就是幾百元,不是美元,是人民幣。”
楊銳決定,回去就給自己發個666元人民幣,再去找個館子揮霍一下子。
杜威望著楊銳的背影,滿是憐憫。
黃河則感慨的道:“這就是社會主義嗎?”
江錦程和韓田路不知怎的,突然覺得滿心的驕傲,望著楊銳的背影,追上去之前,當著眾多香港醫生的面,挺胸抬頭道:“這就是社會主義優越性。”
杜威和黃河不由的點點頭。
江錦程和韓田路心情大暢,拔腿就去找楊銳了。
杜威和黃河互相看看,卻是杜威有些迷糊的道:“華銳實驗室不是港資私企嗎?”
“是。”
“那樣的話,等於港資的華銳,只要給楊銳付幾十美元的獎金,就能拿到去鐵酮?”杜威有些不能置信。
黃河遲疑的點頭,卻不覺得這是什麼美好的新聞題材,這樣的題目,他身為駐華記者,採訪的多了。
杜威的眼睛卻是忽然瞪的老大:“在中國開公司,真是幸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