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趕出家門的話,你就是單身漢了,可以煎午餐肉,燒肉湯了,不好嗎?”楊銳心中默唸,在距離雙十一如此近的日子裡,你竟敢嘲諷單身狗,我為狗而戰。
“楊主任,我錯了。”王博誠惶誠恐,咬咬牙,道:“今天這頓我請了,您隨便點菜,我要是皺皺眉頭……”
“馮師傅,加兩個葫蘆兒,還有蘑菇尖嗎?好,再來個胡蘆尖,食信兒也多來一份,再多來盤糖蒜,哦,多來兩瓶啤酒。”楊銳根本不用看選單,一口氣就叫了四五個名堂出來。
王博腦袋一晃,就有些發暈了。
楊銳甩開了腮幫子大嚼,吃了兩茬空盤子,才停歇下來,喝著大沫子茶,施施然的自己買了單。
王博不敢搶,卻是鬆了一口氣,又裝大氣道:“下回我買單,不過得我點菜。”
“得。”楊銳將一杯茶喝完,又續了一杯,道:“不過,今個兒,我也得讓你失望了,人類起源這碼子事,我是真不懂行,說不出個丁卯來。”
王博急了,忙道:“楊主任,您可別唬我。我打聽過了,美國人是用您開發的pcr技術,做出的人類起源於非洲的結論,您怎麼不可能不懂。”
自從律博定時間以後,王博在報社內的地位就青雲直上了,他也因此非常注意科技類的新聞,此方面的資訊來源不少。
楊銳搖頭,道:“這就是你不懂了,pcr呢,它是一門通用技術,就像是蒸汽機一樣,你是用蒸汽機造船,還是用蒸汽機做提水機都可以,但我是不懂造船和做提水機的,我就做蒸汽機。”
王博似懂非懂的複述道:“人類學的學者做人類起源的研究,就像是士兵端著槍參加戰鬥,您就是發明槍的人。”
“差不多吧。”
“這麼說,您就是認為,人類學的研究員,是在您的發明之下,才有了參加戰鬥的資格,是不是?”王博這句話,立即顯示出了身為記者的犀利。
楊銳“呦呵”一聲,道:“老王同志,您這報複來的,有點快啊。”
要按照這樣的新聞出去,搞人類學的研究員,非得揭竿而起,集體批判楊銳一番才行。
否則,豈不是整個專業都要被楊銳的光芒所遮蓋了。
王博其實也就是這麼一說,轉瞬露出溫良的笑容,道:“不是,我肯定不會這麼報道,但我覺得,別的記者,怕是會有這麼報道的,我就是說給您聽聽。楊主任……”
“叫楊銳就行了。”
“是,楊銳。你看,宣傳陣地,你不去佔領,敵人就會佔領。我剛才說的這種還算是好的,有些齷蹉的,指不定還要說什麼呢。與其如此,不如你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我公公正正的給你報道上去,讀者和媒體人先入為主,也就不敢胡寫了。”王博用這一招不知道說動了多少受訪人。實際上,記者採訪本來並不難,大部分人聽說要被採訪,都是很高興的,就是反面人物,在報道發行之前,也不知道自己是反面人物來著。
楊銳沉吟片刻,就在王博自以為得計的時間裡,輕輕吐字道:“不行。”
“啊?為什麼不行?”
“真理越辯越明,再說了,這件事的核心是人類學,和我的關系不大,我不適合出面,喧賓奪主。”楊銳實際上想的,一方面是保持沉默,以增加諾貝爾獎頒獎以前,pcr所應有的光環,另一方面,楊銳也希望國內乃至世界範圍內,社會媒體能對pcr進行一定的討論和報道。
所謂謠言止於智者,大部分的科學家,都喜歡在問題發酵以前,就將之消弭,平常時間,楊銳也是贊同這一點的。<101nove.r技術不同,它更需要各行各界的瞭解,就像是楊銳說的那樣,pcr是一門通用技術,它所能應用的行業,簡直比蒸汽機還要廣。<101nove.r的最佳方法,不是給他正名還是別的什麼,推廣pcr的最佳方法,就是讓更多的人知道它,無論是贊成還是反對,都沒有關系,pcr技術本身,就有能力剔除反對者。
這門技術實在是太強大了,哪怕到了21世紀,依舊飛速的在增加各行各業的使用者,身在85年,更是堪稱神器一般。
楊銳更希望藉此技術,登上“人類基因組計劃”的舞臺。
“人類基因組計劃”是國家間計劃,所以,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一級單位是國家,例如英國組,義大利組,日本組等等,基本都是由國家主導的。
而在國家單位之下,才是多個實驗室組成的團隊,他們承擔具體的專案,或者具體的測序工作,例如對人類基因組的序列差異做分類的“千人基因組專案”,鑒定致癌突變的“癌症基因組圖譜專案”,額外加入的研究微生物群落的“人類微生物組計劃”等等。
團隊之下才是單獨的實驗室,或者單獨的著名學者組成的課題組。
如果論資排輩的話,且不說中國能否參與到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去,就是參與進去了,楊銳恐怕也只能計入第三級的課題組。
這可不是他想要的工作。
因此,與其想盡辦法的消弭“人類走出非洲”所造成的影響,楊銳寧願讓它默默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