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銳則漸漸的陷入了沉思。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核心是發展計劃,而計劃是必須要有前瞻性的。另一方面,前瞻性太強而現實性不足的專案,又難以存活。
中國並不是一個科研資源充沛的國家,事實上,地球上就沒有哪個國家的科研資源充沛到,能同時兼顧前瞻性和現實性。
因此,如果要設計一個公共開支計劃的話,連續性的要求是很重要的。將此要求翻譯的簡單一些說,最好的計劃,就是又有發展計劃,又能立即看到成效,並且,隨著資源的投入和時間的延續,能有較好的成長性。
當然,如此完美的計劃,通常是不存在的,於是,設計者的工作,就需要決定究竟偏向於哪個方向了。
只考慮三個月以內能發揮作用的科研專案,自然不行的,可要是三十年後才發揮作用,中國恐怕也等不起。
再考慮到科學價值,以及負責實際操作的中國生物界的科研水平,留給楊銳的選擇,真心不多。
楊銳將原版的863計劃拿出來,修修改改,又改改修修。
要想見到喬公,就要說服朱院士採納自己的方案,而要朱院士採納楊銳的方案,這份方案,就必須非常驚豔才行。
楊銳有資格製作一份生物學的發展綱要,這算是他的分內事,或者說,任何教授級的學者,都有資格寫這樣一份方案出來。
但是,要說服朱院士採納,不說是全文采納,就是部分採納,都是不容易的。
因為,撰寫某個行業的發展綱要,本身就是一份榮譽,一種資格的體現。
楊銳還沒有排他性的資格。
所以,在這項工作中,楊銳與其他人是處於相同的起跑線上的,最起碼,相距都不太遠。
好在,每一份863的發展綱要,在每次改版之後,都要總結過去,展望未來,這就減輕了楊銳大量的工作。
沒用太長時間,楊銳就整理好了思路。
再回過頭來,就見景語蘭蜷著腿,舒服的靠在沙發上,讀書讀的入神。
“在看什麼?”楊銳合上了自己的記事本。
“咦,你做完工作了?”景語蘭沒有立即回答。
楊銳點點頭,道:“剩下的明天再做。”
“你不用管我的,這樣感覺挺好的。”景語蘭微微一笑,坐起來了一些,又道:“我在看去年的《當代》的合集。”
“哦,有什麼好作品嗎?”楊銳搬了一個小板凳,坐到了景語蘭身邊,和她只隔一個扶手的距離。
“我也剛剛開始看。”景語蘭聞到楊銳身上的氣息,聲音不由的降低了一些,聲線卻是更加的圓潤了。
“看看目錄,咱們一起選一部看。”《當代》是國內知名的文學刊物,既刊有長篇小說、中篇小說和短片小說,也收錄講談、紀事等欄目,在沒有網路的年代裡,可以將它看做是一個回饋時間長達兩個月的文學論壇。
對於80年代的知識分子來說,兩個月就能看到一本《當代》,而且可以寫信和投稿,簡直是偉大新世界的降臨。
在電視節目極少的情況下,楊銳時不時的也會買幾本雜志看一看,固然是不能體會到網路時代的即時反饋,總歸不是生硬而沉默的。
“你喜歡看哪種型別?”景語蘭好奇的問楊銳。
文學是屬於時代青年們的屬性,景語蘭也不例外。
現如今,喜歡文學根本不是一個標簽,而是全民屬性,包括不認識的老先生,也願意聽一聽評書。
楊銳的手放在目錄上,順著作者的名字,一路劃下來,繼而停留在了一個熟悉的名字上。
“王朔?你看過他的書嗎?”楊銳順著作者名,找到了書名,不禁笑道:“《空中小姐》?很與時俱進呦。”
“那就看這篇。”景語蘭找到了書頁,找到了王朔的簡介,訝然道:“這是他的第一篇小說作品呀。”
“嗯嗯,看他的筆名,像是會出名的樣子呦。”楊銳說著向前坐了坐,好看的清楚一些。
“坐上來吧。”景語蘭嬌嗔的拍拍沙發,讓出了一些位置。
楊銳立刻欣喜的擠了上去,並向景語蘭靠了靠。
窗外的星空繁複,令人迷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