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佈第二天進行移植以後,楊銳回到家裡,睡了個結實的補眠覺。
翌日。
楊銳稍晚一些,騎著腳踏車來到北大離子通道實驗室。
沒到地方,就見影影綽綽的人影。
楊銳不禁皺起了眉頭。
到了離子通道實驗室門口,果然,起碼有五六十人,擁簇在此,以至於原本空蕩蕩的馬路,也被堵了大半,路過的學生只好小心翼翼的從邊角經過,留下滿含敬畏的一眼印象。
僅僅是有名有姓的北大教授,在場的就有七八人之多。
楊銳不敢拿大,老遠就下車推過來,然後一個一個的打招呼:方教授,李教授,張教授,錢教授……
到了大門跟前,蔡教授和劉院長熟悉的背影也出現了。
不用說,眼前的吃瓜群眾,都是來看實驗結果的。
楊銳有些無奈,但也有些暗爽,想當初,他做鉀離子通道的研究的時候,滿世界有幾個人相信他能做出來?除了實驗室的同事,基本可以說是沒有。
現在呢?
沒錯,大家還是不看好他做的冷凍胚胎移植,但是,就算是失敗,眾人也是要圍觀的。
不說學術上的失敗,依舊具有不同尋常的價值,能夠將冷凍胚胎移植,推進到移植階段,其實已經超過現有的學術層級了。
如果楊銳採用階段性的實驗方法,現在不說是大獲全勝,起碼也能宣佈獲得部分勝利,然後延攬資金了。
前方,蔡教授也看到了楊銳,打了一聲招呼,道:“伍洪波委員也要來,咱們站著等一下。”
“啊……他怎麼來了。”伍洪波也屬於蔡教授一系的院士,但等閑是不會跑北大來的,比起楊銳來說,有學部委員頭銜的學者,能忙個三倍都不止。
蔡教授呵呵的笑了兩聲,用好笑的眼神看楊銳,道:“伍委員,可是中科院遺傳研究所的。”
楊銳猛一拍額頭,道:“忙昏了。”
“別讓他把人給挖走了。”蔡教授又是低聲叮囑了一句。
“對,您想的全面。”楊銳確實佩服,能想到這一層的,估摸著多半是幹過這種事了。
不一會兒,伍洪波院士就到了,身邊還跟著另外幾名四五十歲的學者。
不用介紹,楊銳就認出了其中兩位。
他最近看的遺傳工程學期刊不少,有名有姓的學者,也少不了要掛頭像到期刊雜志上。
這麼多人,分別招呼起來,又是一陣慌亂,等弄清楚了,請進門了,半個小時就沒有了。
楊銳暗嘆一口氣,還得感謝眾人蒞臨,事實也是如此,若不是他刷臉刷的成功,現在可沒有群賢畢至的好事。
當然,實驗成功是好事,實驗失敗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