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正平、蘇先凱、範振龍、田兵、焦陽平、王思勝、蘇帆等人站成一排,身後各有各的科研汪,整體陣容堪稱強大。
達爾貝科看他們年輕,還有些不以為然,等到諸人進入實驗狀態以後,卻是讓達爾貝科看花了眼。
“哦,操作的很標準。”
“全英文操作的儀器,用的習慣嗎?”
“你在這裡簡化了操作……唔,說得通。”
達爾貝科越看越是驚訝,尤其是基因方面的研究,更是令他大開眼界。
楊銳跟著達爾貝科,看他的表情一會一變的,不禁有些好笑。
不算鎮場子的許正平,從蘇先凱的幾個人,可全都是他精心挑選的小牛。
但是,牛雖小,日後的成就卻說明他們目前的潛力和基礎是超群的,不僅遠遠超過國內的平均水平,甚至要超過國外實驗室的平均水平。
不管是未來院士級的焦陽平,還是傑青水平的田兵,這些人都是從基礎科研一步步爬上來的。而且,不像是85年的院士因陋就簡,到了2000年以後,還能爬上院士位置的,手底下的功夫都是少不了的。
如果說院士是狙擊手勳章的話,拿到它的條件起碼得是打一架直升飛機下來。
這些人,無論未來擅長的領域是什麼,就沒有基礎能力弱的。
像是蘇先凱和範振龍這樣的,已經熟悉了離子通道實驗室的科研員,他們做起實驗來,已經比得上國外一流的phd了,而所謂的副教授和教授,在實驗操作方面,也很難做得更好了。
達爾貝科也算是去過很多個國家的實驗室了,他很清楚美國國內的實驗室的情況,也很清楚第三世界國家的實驗室的情況。
因此,他做好了準備,接受楊銳的實驗室或許會不同尋常。
然而,他沒想到楊銳的實驗室是如此的不同尋常。
“楊銳先生,你的實驗室,令人吃驚。”達爾貝科看了一個小時,才給出贊揚的答案。
他是想要多看一看,以免倉促。
事實證明,這只是加深了他的印象。
楊銳笑笑,說:“我盡量做到最好。”
“你做到了最好,你的實驗室是一流的,比很多美國大學的實驗室都要一流。”達爾貝科頓了一下,道:“沒想到你能籌措如此多的經費。”
“也要感謝您的提名,諾貝爾獎提名,讓我爭取到了很多經費。”
“你值得獲得大筆的經費。你的團隊,是你挑選的嗎?”
“是。”
“眼光不錯。”
“謝謝。我是以一流實驗室的標準,挑選研究員的。”楊銳很有自信。
就中國競爭如此激烈的科研環境,基礎能力弱的小牛,根本沒有機會出頭,就是楊銳,也不會給他們出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