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民點頭說“是”。
“還能提高多少?”
“這個……我也說不上來。”
“這樣子,還能提高就好,你給我一個大概數字,是能提高幾百克,還是幾公斤?”
寧民哪裡敢回答這樣的問題,只是搖頭說判斷不出來。
“不爽快!”老李不再逼問,回過頭來,對自己技術科的人道:“你們幾個,去了解一下情況,看看現在是怎麼回事。”
寧民以前也是西堡肉聯廠技術科的,但他是小新人,自然而然的被技術科的幾個老同志拉走了,落在某個拐角裡逼問不必再說。
車間內,工人們計程車氣也漸漸提了起來。
機器轉動,裝置執行,産品穩定,産量提高,這就是工廠生活最重要的元素了。
而楊銳,依然像是一名廚師似的,每波生産,他都過來撒點料。
在沒有精確計算的情況下,一般工人也說不清産量增加了多少,但用肉眼觀察,其實也能發現産量的提高。
第二日結束,質檢員將所有的結晶體歸到一起,上秤稱量。
這一次,包括西堡肉聯廠的一大票人,都在後面圍觀。
“3625克。”質檢員讀出了最終數字。
工人們發出一陣歡呼,老李問:“這是多大的負荷?是滿負荷嗎?”
寧民強抑著興奮的心情搖頭說:“不是,現在是半負荷!”
“半負荷是3625克,滿負荷不是要7公斤了?”老李的高小數學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寧民深吸一口氣點頭,道:“有可能。”
“楊銳的催化劑,提高了多少效率?”老李悄聲詢問。
“現在還說不上具體的數字。”寧民瞥了一眼還在歡呼的楊銳,想了想道:“10肯定有了,說不定有15!”
“就那麼一包白色粉末?”
“是。”
“裡面是什麼,你知道嗎?”
“不知道,他說是香港華銳公司的技術。”寧民輕聲回答。
“還挺神秘的。”老李回頭說了一句,道:“這個技術,價值百萬呀。”
此言一出,一群人都陷入了莫名的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