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銳甚至可以從腦海中的文獻裡,找到杜邦對西斯特公司發起的訴訟,因為這是一場經典案例,是小公司保護自身利益,擊敗大公司的範例。
這裡所說的小公司,是在美國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市值過億美元的西斯特公司。比起巨無霸的杜邦公司,它當然是一家小公司。
即使如此,西斯特公司在訴訟中也沒少花錢。
杜邦起訴的理由,是他們認為pcr技術的原始發明人,應當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諾貝爾獎得主霍拉納。早在1971年,他就發表了有關pcr技術原理的論文。杜邦因此提供了此君的兩篇論文和一份諾貝爾獎得主七十年代的證詞。
作為對抗,西斯特公司提供了兩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證詞,在歷史上,這同樣是經典案例的一部分,雙方都以學術權威作為武器,以證明自己的論點,畢竟,律師和法官都不懂學術,只能參考學術權威的觀點。
而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出場費,是很貴的。
辯護律師的唇槍舌戰也很貴。
如果楊銳拿到了捷利康的分紅,他出得起出場費,也請得起律師。
然而,杜邦公司顯然想更省事一點。
一時間,楊銳竟有山窮水盡的感覺。
“問題很嚴重嗎?有什麼能幫忙的?”郭威鄭重的問。
“很嚴重。不知道從哪裡說起。”楊銳頗有些茫然。
“說來聽聽。”郭威拉著楊銳坐在沙發上,又給他泡上熱茶。
楊銳想想,沒有說太具體的內容,只將自己的猜測說出來,道:“杜邦可能想要我的pcr技術,他們斬斷捷利康給我的紅利,讓我資金枯竭,繼而提起訴訟……在美國打官司的成本很高,我沒有錢,律師就不會幫我打官司,而這種專業的專利訴訟,沒有律師,沒有好律師和律師團都是很難贏的,最終,如果他們起訴成功,我可能要丟掉pcr的專利……”<101nove.r是你發明的。”
“是,但要在法庭上證明,必須要律師給我證明,優秀的律師團做這種事。”楊銳的準備工作已經做的很充分了,他相信,只要有不錯的律師團,他很容易就能贏下官司,但如果沒有律師團的話,想贏就太難了,杜邦甚至不用打官司,不斷的申請各種禁止令,不斷的申請各種法律檔案,楊銳或者楊銳請的廉價小律師就要疲於奔命了。
最終,杜邦用不著等法庭的宣判,活活拖死楊銳即可。大型醫藥公司,或者任何大型跨國企業,都沒少做這種事。
郭威沉穩的思考,一會兒道:“說來說去,就是缺錢。”
“缺很多錢。”
“如果你覺得劃算,那就先想辦法找錢,實在不行,找北大或者外交部幫忙。”
“我們說的可是美元,北大和外交部哪裡有錢幫我。”楊銳苦笑兩聲,卻是慢慢的有了想法,道:“也不是完全不行。”
“你說哪裡?”
“不是北大或者外交部。”楊銳擺擺手,近乎自言自語的道:“不管杜邦是幕後主使,還是捷利康有什麼想法,都不影響我原先的計劃,還是先找錢,唔……說不定,幕後主使是杜邦,比捷利康還好點。”
郭威問:“為什麼?”
“現在還不好說,我要試試看。”楊銳轉頭要走,又站住了,道:“郭叔,今天的訊息很重要,你要幫我保密,一點都不能洩露出去。”
“好。”
“一點點都不能洩露出去,弗蘭奇算是夠朋友了,杜邦在沒有發起訴訟之前,估計也有些保密準備的,至少不會讓國內知道,您這邊再幫我保密,我就有多一點的空間挪移了。”楊銳再三說明。
郭威嚴肅起來:“我守口如瓶,另外,在英國的留學生,我也會叮囑他的,你放心,他如果敢說出去,他就別想再拿公費了。”
“謝謝郭叔。”楊銳像是地下黨離別似的緊緊握住郭威的手,匆匆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