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80年代的中國,在學術界的話語權是弱了又弱,伊文思已經屬於需要仰望的人了。
楊銳比較年輕,還沒有感覺,後面進來的張大勇教授,劉化峰教授,以及宋文浩等人,卻都是看的吃驚不已,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
就連中方領隊,問了旁人,知道伊文思是誰以後,都緊張的磕牙,道:“楊銳可別是得罪了人家。”
“我說,你就不能想點好的?”宋文浩一把將領隊給拽了回來,又問門口的老外,道:“你們的主廳不是要清場的嗎?什麼時候清場?”
老外毫不猶豫的道:“現在就清場了。”
“得,咱們走吧,別待著讓人家給清場清出去了,那國際影響可就難看了。”宋文浩一邊說著,一邊推著領隊走。
領隊莫名的覺得很有道理,半推半就的跟著出去了。
張大勇、劉化峰等人亦是入圍的,這時候沒了幹擾,就站到近一點的地方,聽楊銳和伊文思教授談話。
<101nove.r的學術性。
他是一門心思的推介自己的pcr儀,並將之當做一種生産力工具來介紹。
這與張大勇等人想象中的截然不同。
如果是他們的話,有這種與世界大牛討論的機會,那肯定是要說最前沿尖端的學術問題了。
不說現在的對話有沒有價值,就是回去以後,說我和某某討論了某某話題,那也是非常有派頭的。
當然,如果話題能引起大牛的好奇就更好了,但這就像是勾引小姑娘,資料不全的情況下,只能靠碰。
楊銳的目的性卻是更強,而且更有自信。
<101nove.r,楊銳或許會規規矩矩的說些原理之類的東西,談論一下它的偉大前景——每一名偉大的學者在談論自己的成果的時候都會用偉大前景來形容的,鐳射技術是具有偉大前景的,全息影象是具有偉大前景的,肌肉注射活雞以增産是具有偉大前景的……
是不是真的有偉大前景,偉大前景在什麼地方,學者們是不會著重講述的。
然而,偉大前景是屬於原版pcr的。
對楊銳來說,他現在做出來的第一版pcr儀,當它的字尾有一個儀器的“儀”的時候,它的前景就已經實現了。<101nove.r是非常複雜的實驗室實驗方法,它不需要特別的儀器,但它需要熟練的操作和精確的控制。
事實證明,做一個時間精確到秒的麻辣燙店老闆是很不容易的,原版的pcr,至多也就是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
<101nove.r儀,卻已經達到了能用的程度。
作為一種跨時代的産品,當它達到能用的程度的時候,偉大就已經顯現了。
在現代科學飛速發展的時代,生物技術堪稱是一日千裡。
一臺儀器,從購買到淘汰,往往連10年的時間都熬不過。
越是尖端的儀器越是如此。
總有更新的儀器淘汰它。
最可怕的卻是實驗方法。<101nove.r儀的出現,就改變了實驗方法。
實驗方法改變了,實驗室裡的一切都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