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沒有落下每一個有著這種眼神的人,或許在他們四目相對的那一刻,眼中的情緒在此刻相似到如同在照鏡子。
孫權是個年輕人,一個在很多人看來還不夠成熟、不夠令人信賴的年輕人,周瑜同樣是年輕人,與他同齡的人在曹操陣營現在還大都屬於小輩,都在那裡磨煉著呢,可同樣年齡的他已經統領著揚州的兵馬、戰船與曹操正面剛了。
這裡面有周瑜自己的能力在,但也絕對脫不開來自孫氏兄弟二人的信任。
士為知己者死,在某些人那裡或許是個笑話,但在周瑜這裡從來不是玩笑。
沒有多少勝算的情況下,明明投降是更好的選擇,至少可以保有一條生路。
可是周瑜不想這樣選,孫權也確實沒有這樣選,對方將兵將交付給自己,又何嘗不是將命交給了自己。
對於這樣的信任,周瑜永遠不會選擇背棄。
如果是真的想要提高士氣,這個時候確實應該選擇忠心耿耿的人更好一些,但周瑜做出的選擇卻並非全然如此。
周瑜拿出幾份文書:“明公與我來信,只言後方有欲為蔡瑁之人,只他們有無蔡瑁之能不論,明公卻非劉景升之輩。”
他也沒有指名道姓,直接將文書扔進一旁燃燒著的火盆之中。
如今的天氣還算不上寒冷,大家一開始看到火盆還以為是周瑜身體有什麼不適,現在才知曉原來是做這個的。
他說了襲營的計劃,然後混雜著進行了點名。
其中有板上釘釘不會背叛的人,也有自己一被點名就心裡“咯噔”一聲直接對號入座的。
周瑜:“自古功過之抵莫過于軍功,此番允死不允降!”
聰明人都清楚,周瑜沒有說允勝不允敗,這是給自己人留後路,而所言語的允死不允降,則是要讓某些人展現態度。
這種手段輕易是不能用的,一個 搞不好就容易弄得人人自危,笨蛋一點甚至直接自己將自己給玩完。
但周瑜顯然不屬於笨蛋行列,別的不敢說,至少軍中某些內部騷亂平穩了下來。
襲營計劃沒有取得什麼大的勝利,卻也不存在什麼大的失敗。
不輸,對於他們而言本就算得上是一種贏。
當陸離得到相關訊息的時候,他們這邊互相襲營都進行了好幾波,一開始屬於是試探情況,後面的才是打一個出其不意。
畢竟大多情況下,經歷了幾場正式襲營不成後,慣性思維下一般都會放鬆些許,覺得對方短時間內不會再來了,又或者是實在熬不住了,便是有心防備,身體也吃不消了。
無奈雙方對此都非常有經驗,誰也沒有透過這種手段從對方身上撈到太大的好處。
雙方都是手段盡出,你來我往之間精彩卻有殘酷。
精彩的是謀略與戰術,殘酷的自然是犧牲與死亡。
勝利的天平肉眼可見的在朝著曹操一方傾斜,而在這種時刻,孫權又收到了一個好訊息——海船的改造成了。
就那麼點人,真的就成了?!
孫權覺得這簡直有些不真實,戰場上沒有太大的好訊息,反倒是“造船廠”如有天助,捷報頻傳。
怎麼著,難道他是一個入錯行的天命之子嗎,那他應該有的行當什麼,造船廠老大嗎?
海船與河船是有區別的,就算海船造的再好,這個時候也沒有辦法放到戰場上使用不是,總不能最後讓他戰敗後揚帆遠航……吧?
嗯?
孫權感覺好像開啟了什麼不得了的東西,要知道他一直重視造船,一反面是想要靠海吃海,一方面也有藉助海洋繞開曹操向外開拓的想法。
如今這般,莫非當真是天意嗎?
孫權忍不住冷笑一聲,東漢可不存在什麼海賊王的說法,曹操應有盡有,他跑到海裡去賭一賭是能夠成功著陸還是葬身大海?
孫權將這個想法拋到一邊,但是鬼使神差般的,他沒有讓那群還在努力研究的人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