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看的話,頗有種安排他一個人幹活,還得配上兩個擦屁股的人的既視感。
可這事反過來看,哪怕要配人幫著他處理,還是安排他駐守江夏,那自然也是有原因在的,原因很簡單——水兵。
而有關孫權那邊為什麼非要可著江夏使勁也很好理解,一方面得到江夏的好處是大大的,不僅是地盤上的擴充,戰略意義上也非常有利於他們沿江佈防,切斷曹操向南的管控,對荊州南邊的郡縣進行蠶食。
另一方面也跟如今的戰局有關,得到江夏,可以助力孫權那邊打通通往戰場的路徑,直接參與到這場爭奪戰之中,或許未必是要爭奪漢中,但至少不會只能在一旁幹看著。
不管是從當前局勢,還是未來發展,江夏對於孫權那邊而言可謂是軍事必爭之地。
而敵人最想要得到的,正是我們最需要守住的,對方得到江夏能有多少好處,他們失去江夏就會有多少壞處。
但陸離真的永遠痛恨春耕時期開戰的人,荊州有糧草儲備不假,卻也不足以支撐起這般情況下的多方作戰,到了這個時候,後勤保證就不得不用上曹操更多地盤的儲備了。
有關要跟荀彧那邊聯系的任務,被陸離毫不猶豫的交給了曹昂。
反正對方剛從那邊過來,不存在任何陌生不是嗎,而且他的身份本身也很具有代表性。
更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很好的立功機會,當然要幫著上司的兒子鍍層金了。
陸離也是經歷過經營名聲的那個時代的,就連陸喬那般的人都能被安上個“欲離難離”的孝順名聲,曹昂這般實打實做事的得到功勞沒有任何問題。
雖然曹操沒有這般安排過,曹昂也沒有表露過這方面的需求,有些要求或許沒有明明白白提出來,但不代表不存在,聰明人要學會主動去做。
什麼事情都等到別人明明白白說出來再去做,那就有點遲鈍了。
至於主動去做會不會有弄巧成拙的可能性,這就要看你對實際形式與人心的把控了。
曹昂沒有拒絕陸離的安排,也沒有辦法拒絕,他要是真的拒絕了,或許陸離會接受,但是親爹回來知道了非給自己一頓軍棍不可。
而且這種事情本身也沒有什麼需要拒絕的地方,曹昂很痛快的接下來任務。
哦,對了,還要在《陸離人際關系觀察日記》中添上一句,他早就發現了,善於和別人處好關系的陸離,唯獨跟荀氏頗有點不尷不尬的氣氛在。
這種情況,讓曹昂覺得陸離瞬間像個人了,真的所有人都喜歡的話,未免也太……太奇怪了一些。
有關他們兩方關系不合的情況,其實有不少人都猜測是不是為了防止團結的過於緊密,以至於被自曹操猜忌。
畢竟任誰看,這倆人都屬於那種非常善於與他人相處的人,也不存在什麼根本方向上的背道而馳,怎麼看也不像是合不來的樣子。
可根據曹昂的觀察結果來看,他們的不合拍真的不像是演的。
雖然不合拍,卻也不存在什麼深仇大恨,就是單純的比較冷淡而已。
而且陸離這次將溝通任務交給自己,可跟他與荀彧關繫好不好沒有關系,畢竟他們關系一直沒有特別好,但是也一點都不影響他們好好合作。
荀彧那邊看到對接人是誰,也並不感到意外,事實上早在曹操將曹昂丟到陸離那邊去的時候,荀彧就想到這一點了。
畢竟是能夠在先帝那裡跟十常侍爭寵還成功的人,在人情世故方面,陸離或許不會天天大搞人情關系,但絕對不會不懂。
而且有一說一,這般做也不只是人情世故,還有政治考量呢。
一般來說,在親爹還活著的時候接觸兒子是不好的,但陸離是老曹家可以一起過年的編外人員,自然是不一樣的煙火。
陸離沒有家族,沒有妻兒,不存在任何為家人謀利的謀算,反而達成了某種特別的無欲則剛的境界,許多事情別人做是不合時宜,他做就是剛剛好了。
有的時候看著這個結果,都會讓人忍不住想,陸離一直保持著孑然一身的狀態,不會就是為了這個吧。
但這個想法其實沒有多大的市場,宗族觀念、後繼有人在這個時代是深入人心的,君不見官宦都要扒拉出自己的血緣親人來提拔照顧。
荀彧將一份比起跟陸離對接時要更加詳細一些的文書派人送往曹昂處,陸離沒有家族,沒有妻兒,他卻是有的。
有關曹操會不會上進,是要當伊、霍,還是王莽,荀彧看著自己腰間掛著的印綬,不由陷入沉思。
明公到底是如何想的,為何不來與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