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心中惶惶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曹操與龐統的見面在陸離的努力下無疑擁有一個非常好的開始。
而曹操從來不是那種掉鏈子的人,在求賢若渴方面,他本來就一直都很認真, 更不用說這還是陸離第一次明明白白點名作保推薦過來的。
雙向面試的開端, 便以這次見面的主要推動人陸離為話題開始。
眾所周知,擁有同擔或者同厭,是極好的促進雙方關系的條件。
你們會在說那人好話壞話,細數對方優點缺點的過程中,覺得對方簡直就是這個世界上最懂得自己的人。
龐統與曹操倒不至於就陸離開什麼粉絲見面會, 兩人在藉著陸離開了一個頭之後,便立刻進入了正兒八經的互相面試環節。
其實龐統一開始沒有報上自己與陸離的關系,就是想要看看剔除掉他人引薦, 曹操對自己會是什麼態度,無奈雙方早就透過氣。
不過這一點也沒什麼大妨礙,察舉制、徵辟制, 哪一種不需要人脈關系呢。
就像當初他去找水鏡先生, 雖然當時沒有帶著藉助對方揚名的目的,不過實話實說,對方的幾句贊揚與評價可是讓他整個人含金量上升不少。
從來沒有什麼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年頭便是真的有才能, 那也是要主動表現出來、宣揚出去的,所以經營名聲、結交人脈是一門官場必修學問。
龐統:“司空欲取荊州, 卻不知在司空看來,得到荊州之後又當如何?”
龐統這話問的,就好似取得荊州對曹操而言毫無難度, 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曹操卻沒有應下這話:“雖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可路需一步步走,荊州未得,何能空望以後。”
龐統:“司空過謙了,統在荊州便聞司空平黃巾,迎天子,滅袁術,敗袁紹,此時區區荊州,群龍無首之地,司空竟不敢言必得之嗎?”
曹操道:“當年袁本初戰董卓,滅公孫瓚,定黑山賊匪,擁四州之地,也覺得必勝於我,前人教訓近在眼前,如何能夠重蹈覆轍。”
眼看著兩人似乎要意見不合的樣子,可實際上這就是一個非常正常的表現自己,獲得認可的流程罷了。
至於這樣會不會讓對方不喜歡,人是不可能裝一輩子的,再者說,便是如今還是謀士市場,可沒聽說哪個明公為了得到謀士改變自己的。
這都不是簡單的倒反天罡了,這簡直就是舔狗過度。
而龐統本也沒有對曹操的說法有什麼不好的感官,他看著曹操此刻謙虛謹慎背後的毫無猶豫、毫不動搖,心裡是有好感的。
雖說凡事都有兩面性,這種堅定放在正確的道路上自然是大家你好我好,可要是一不小心走岔了還死不回頭,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可不能因為可能有的壞,便忽視此刻的好。
龐統若有所思,卻聽曹操道:“伯安言士元有祝我得荊之策,盼得聞聽一二。”
曹操以為自己會先聽到一個粗略計劃,卻不想龐統實在是個敞亮人,只見他從衣袖中拿出一塊圖布,圖布展開,上面正是荊州的地圖。
地圖上還繪有些許行軍路線,外行人可能需要詳細講解,但對於曹操這種內行到不能再內行的人而言,可以說看上一眼很多事情便已經明瞭於心了。
伯安言之大才,當真誠不我欺。
那一天他們到底聊了什麼,郭嘉暫時並不清楚,但是從倆人談完後的狀態來看,陸離顯然如願以償了。
郭嘉的視線不同聲色的劃過如今已經變成同僚的龐統,伯安,一如既往的好眼光啊。
對於自己被撬了牆角毫不知情的劉備早就跟自己的新野戰敗大部隊彙合了,此番他們這邊敗於曹操之手,引起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可以說將劉表給坑死了,將荊州坑給了曹操大半。
大家都是有道德的人,見到算是苦主的劉琦,不免對此慚愧一二。
而正如龐統所預料的那般,劉琦是準備去江夏找黃祖的。
黃祖也算是劉表神奇防禦的重要執行人之一了,而且很神奇的是,他明明靠著自己硬抗了孫氏父子三人的進攻,偏偏在如今的名將排行榜裡依舊沒有多高。
明明戰爭是以勝負來定高低的,孫堅死於他之手,可偏偏他們倆人一比較,絕大多數人都覺得他壓根比不過孫堅,能贏純粹是因為運氣好。
孫策與他交戰沒能殺死他,人們也不覺得他勝過孫策,依舊覺得是他運氣好,好像但凡孫策沒有死,再打一次絕對能夠打下來。
如今孫權打他沒有打下來,大家依舊不認為這是因為他乃當世名將,都覺得他是佔據了守方優勢,以及孫權本人年輕能力還不夠。
對於劉琦想要去江夏,這選擇打眼一看似乎沒什麼問題,畢竟那邊有兵又有忠於劉表的將領。
只是如今孫權正在進攻江夏,萬一曹操也跟過來,他們到時候怕是要腹背受敵的。
孫權與黃祖之間是一種殺父之仇,化解不了。
劉琦與曹操之間也算是一種殺父之仇,化解不了。
所以表面上看,他們似乎與哪一方練手都不行,而到時候若是曹、孫聯手,又當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