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相信陸離眼光的,有名聲的人未必全是盛名之下無虛士,也不乏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存在,但陸離這般說,諸葛孔明恐怕是前者。
而如果是這樣,好大的一個人才被劉備給拐走了,確實是讓人感到可惜。
不過不說荊州的諸多賢才,曹操的人才供給家族之一司馬家在司馬朗與司馬孚之後,也輸出了新的賢才——司馬懿。
這人其實還是司馬孚的二兄,只是之前曹操徵辟的時候對方生病了沒來。
曹操正在跟陸離分享自己新得到的人才,而陸離聽到司馬懿這個名字,倒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反應。
該有的情緒波動在面對司馬家那兩個人的時候已經有過了,不就是司馬懿嗎,能不能跟諸葛亮換一換啊。
雖然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陸離只是想了想,就覺得這事要是成真的話,自己的歷史改變程序說不定瞬間就能百分百。
可惜,這種捷徑怕不是自己這種運氣值的人能夠走成功的。
可是該死的,我都還沒來得及看看諸葛亮到底長啥樣呢。
陸離心平氣和的聽著曹操提了一下司馬懿,雖然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對方後面做了什麼,但陸離沒有在這個時候斬草除根的打算。
不說如今司馬家的人還好好在曹操手底下幹活,自己這種想法不會得到曹操的支援。
就說司馬懿這人吧,你別管他後面做了什麼,他是真的有才啊,就算真的要殺,咱們能不能先用一下呢,不能浪費人才嘛。
況且曹操又不是什麼不懂事的小孩子,他還能看不出一個人到底如何嗎。
陸離沒有表現出什麼大的情緒波動,曹操也沒有過度提及司馬懿,如今對方在曹操這裡還沒有佔據這麼重要的地位。
他們主要討論的還是接下來如何進一步得到荊州。
劉表雖然是荊州之主沒錯,但看對方選擇的治所地區的人都有不少沒有多麼忠誠於他就知道,他對於荊州其實並沒有掌控的那麼全面。
該怎麼說呢,就處於一個半治理狀態吧。
作為荊州牧對於下面的郡縣都能夠管到,但真要說起完全掌控,還是差了一些的。
現在劉表一死,有想要順勢朝著曹操投誠的,也有半獨立狀態想著待價而沽的,還有幹脆獨立自治的,當然了,也存在想要為劉表報仇的。
好歹對方也當了那麼久的州牧,雖然不對外進取,但對內治理的那是井井有條,有忠誠於他的人很合理不是嗎。
本來要是劉琦沒走,劉表的子嗣全都在曹操手底下,事情會好處理很多。
可這不是讓劉琦走脫了嗎,事情瞬間就有點麻煩了。
事實上就因為這件事情,曹操對於蔡瑁的能力打了個問號。
這大好優勢在手裡,劉表動彈不了,兵力你也有,甚至名義上的、實際上的權力掌控都拿到了,還專門跟你說過要注意他們,這都能讓人跑掉……
別說辦出這種事情來的是曹操其實還沒有特別熟悉的蔡瑁,便是陸離,他辦出這種事情來,曹操都得懷疑一下他是不是昏了頭了。
但劉琦也只是劉琦而已,別說他只是劉表沒有定下繼承人身份的長子,他就是劉表的親爹,也代替不了劉表的作用。
所以情況或許沒有那麼好,但也沒有那麼糟糕。
畢竟比起再次處於顛沛流離狀態的劉備,以及幾攻江夏都沒能攻下的孫權,曹操完全可以說是一騎絕塵的人生贏家了。
不過陸離是半點放心的鬆弛感都沒有的,東漢末年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時期,其中就經常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每當一方勢力看起來充滿優勢,勢不可擋的時候,多半就要輸了。
而且還不是普通的那種輸,經常一輸就輸上一個大的。
在襄陽修整了一番,做足了姿態且給荊州其他地區釋放過訊號之後,曹操再次帶兵出發了。
陸離被留在襄陽清點劉表攢下的錢糧,並及時輸送給曹操好讓對方糧草無缺,這也算是取之於荊,用之於荊了。
而留下守城的不是蔡瑁這個本地人,對方跟著曹操一起出徵了,留下的人是呂布。
留下的人不是蔡瑁其實可以理解,新投之人自然是跟在身邊最好,屬於雙方進行磨合且也有利於進一步立功。
畢竟棄劉表選擇曹操的一大原因,不就在於這個進取上嗎。
但留下呂布倒是讓陸離有些不曾想到,曹操這般選擇陸離沒有想到,呂布欣然接受也讓陸離有些意外。
不過這份不明白很快就變成了明白,畢竟呂布就差對每個人說:“你怎麼知道司空最信任我,所以讓我留下幫他守住後方。”
我們可是親↘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