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向於後者的存在,大多都看向了陸離,畢竟左看右看,這種挑撥得到好處的都是曹操那邊,便不是陸離幹的,那曹操那邊幹的跟他幹的其實也沒什麼區別啊,畢竟他們都是一夥的。
而陸離看著收集來的資訊,視線也是放在了最後一種上,覺得劉表八成就要對著這個發難。
畢竟別說曹操壓根不拉胯,便是他真的沒有那麼強大,陸離本人的名氣地位可不全是依靠著曹操起來的。
而且這裡面還有一個群體性問題,陸離是陸離,他又不只是陸離。
他還是士人中的一份子,有些事情做的過了,所在的團體都會忍不住心生不適。
未必是他們多麼喜歡陸離,他們只是在維護同等階級的利益。
有關今日你不為別人發聲,來自這種事情就能順理成章的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道理,大多數人還是懂得的。
一切正如陸離所想,待他赴宴來到劉表府上,都沒有酒過三巡,就聽到有人就挑撥離間的流言蜚語問他:“臨陣換將最是不妥,為兵家之大忌,近日城中卻多有傳言,道是關將軍與張將軍並未認真退敵,不知衛尉如何看?”
如何看,這話問的真好,要讓陸離說真心話的話,他是真希望荊州要是能有一個郭開一樣的人就好了,這還用得著他親自來嗎,只需要安排人將賄賂送過來不就好了。
事實上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他要是也覺得這事說的有道理,關羽張飛可能真的不夠認真,那這份挑撥離間八成要隨著自己的贊同而告吹。
畢竟有一種原則,名叫敵人不看好的大多都是利好的。同理,敵人贊同的,那大多都是有害的。
而讓他說這話說的沒有道理,幫著敵人說話,他這一趟到底是來幹嘛的?
陸離將視線對準了同樣被請來的劉備:“既然提及關將軍與張將軍,我如何比得上劉將軍明瞭呢。
我觀劉將軍近來歸心似箭,關、張兩位將軍如今難有寸進,許是缺少主心骨坐鎮,使君何不早日讓劉將軍與兄弟相會,如此一來,或許呂大將軍很快便要退走了。”
這話乍一聽好像在幫著劉備說話,可實際上呢,反而是在表達自己認同關羽、張飛那邊一直沒有勝利,其實就是在借機撈好處。
而問題在於,劉表也知道陸離這話不是假的,因為劉備真的幾次向他表達過自己想要去跟關羽、張飛一同抗敵的意向。
眼看著我方使君有點被說的立場不堅定的架勢,立場非常堅定就是看好劉備的伊籍?開口道:“衛尉此言豈非顧左右而言他。”
本來劉表只是稍微有點遲疑,現在眼看著有人這麼迫不及待的幫著劉備說話,他反而是真的將陸離的話給放在心上了。
都不說他們是不是在打表演戰騙錢騙糧,就說劉備待在自己這裡,眼看著已經騙了不少人了。
不過劉表也真的很想要贏,所以沒有做聲。
他的沉默,此時就是對伊籍的一種無聲支援。
陸離沒有錯過這其中隱藏的立場問題,若非他自身有點“持身不正”,這個時候可能早就開腔了。
奈何陸離不主動做這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辯論,可架不住有別人做啊。
當聽到有人言語:“忠臣不事二主。”
這一句話好像挺針對陸離的,但一棒子不知道打到了多少人呢。
被針對的陸離好似沒有意識到這是在刻意嘲諷自己,輕笑應和道:“是啊,忠臣不事二主。”
說話間,眼波流轉,從劉表看向劉備,接著端起酒杯對著伊籍做了一個敬酒的姿勢。
被這般貼臉開大,伊籍也不愧是能夠作為荊州地區辯論賽參賽選手,被劉表選出來幫忙應對陸離的存在,半分不曾色變。
這份淡定不僅是心態方面的優秀,更多的其實是伊籍自認問心無愧。
他現在心裡向著劉備,向著的是劉備表現出來的那種向上的態度。
但是從根本上來將,他並沒有因此這份向著去損害劉表的實際利益。
他要是真這樣做了,劉表早就容不下他了。
問心無愧的伊籍很是淡定,實際上也問心無愧的陸離同樣很淡定,忠臣不事二主,是啊,他從來沒有同時事兩個主公啊,他都是在一位死去之後才選擇的另一位。
臣屬這種存在,可沒有什麼順理成章的父死子繼說法。
你願意繼續輔佐對方的兒子是一回事,你不願意也很正常。
這一點真要是追究,就看當初劉宏死後那一場場鬧劇,大家大哥別說二哥,陸離還真沒有什麼可心虛的。
陸離沒有被嘲諷到,伊籍也不曾破防,那麼這番交流中給出激烈反應的到底是誰呢?
被陸離的實現掃到的劉表與劉備對視一眼,視線相交的過程中,一種可以被稱之為“尷尬”的氣氛似乎在無聲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