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似乎能夠在回憶中看到無數個能讓自己走向成功的重要節點,而自己在那一個個節點中,無一例外的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是他的謀士們無能到給不出一個正確的選擇嗎?
不,清醒的袁紹否定了這個答案。
不是他們給不出正確的選擇,而是傲慢的他當時已經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了。
沮授當初拿著陸伯安的《項羽論》來勸他,他是半點聽不進去,只憤怒於對方竟然拿自己與何進、董卓等人相比。
可如今再看,對方當初所言有何錯處,他可不就是何進、董卓之流嗎。
劉協在回憶失敗的經歷,袁紹也在回憶失敗的經歷,但是做著同樣事情的袁紹在聽說對方的遭遇之後,卻不存在什麼共情。
不過因為劉協,他倒是忍不住想起了被自己按照的何太後母子。
當初在意外找到他們後,除了給陸離的名聲添磚加瓦了一番,被對方反向輿論攻擊了一番,真要說派上了什麼用場,那是並不存在的。
而對於這倆無用的母子,他也沒做什麼殺人的事情,只是給他們找了個院子,將他們養著而已,沒有多麼尊奉,卻也不曾苛待。
現在想想,他們一群人在外面腥風血雨、爾虞我詐的,那倆人倒是歲月靜好,一派從容。
如今對上曹操大敗一場,袁紹在回憶的時候也沒有隻回憶戰爭,還回憶了一番更早一些的籌謀,比如說當初有人對自己提出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獻策。
可現在想起來有什麼用處呢,不說何太後母子早非人望所在,當年給他獻策的沮授在被曹操俘虜後,因為不肯投降被曹操殺死了。
想到這個,袁紹心中更添了幾份鬱郁。
最早跟著他的那批人,沮授被曹操殺死了,許攸投靠曹操背叛了自己,田豐被自己殺死了,陸伯 安早早就拒絕了自己……
諸多的回憶帶來了夜裡的輾轉難眠,他也不是多麼年輕的人,睡不好的疲態是遮掩不住的。
而鬱結於心、夜難安眠帶來的影響,並非僅僅是外在的疲態,還有內裡的衰敗。
之前曹操長子與呂布獨女成親的訊息傳來時,他便不免看向自己的幾個兒子。
他固然還不曾到七老八十的年歲,卻也不免考慮起身後之事。
長子能力倒是也還算可以,但袁紹最愛的卻是長得好看,更像自己的三兒子,心中選定繼承人時也不免有順心之行。
至於中間的二兒子,他倒是有個在未來相當有名的老婆——甄姬,但是在親爹這裡確實是有點透明人的,反正袁紹考慮長子、考慮三子,就是沒有考慮過中間這個兒子。
甚至袁紹底下的人站隊,都沒有幾個站他的。
畢竟選擇長子那是國賴長君,立子以長不以賢,選擇三子,那是明公明晃晃的愛子,而袁熙這個二兒子是什麼呢,他是不著前,不挨後的透明子。
袁紹的偏心在這一場失敗之後,反而帶著幾分愈演愈烈之勢。
如果說原先的喜歡帶著幾分顏控的偏心,如今的喜歡就是因為對方更像自己的愛屋及烏與補償自我。
他像我,所以我更該選擇他,因為像我這般的人是值得選擇的。
所有人都在看我的笑話,但我不能讓我自己成為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