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天子,自己國境之內風調雨順自然是一件值得喜悅的事情。
可若是他這個天子在治國方面毫無參與感,那麼這到底是屬於他的風調雨順,還是屬於曹操的。
對方總攬朝政後,戰爭也打贏了,天地也太平了,就連之前下視天子的逆臣都伏誅了。
到底誰才是天命之子啊,你怎麼就這麼得天獨厚呢。
本來已經很eo了,這事還不算完,曹司空表示秋日正好,正該進行圍獵之事,以示天子勇武。
劉協不想問到底是展示自己的勇武,還是展示你曹操的勇武,他只是給自己的活動課增加了一下時長。
這年頭君子六藝之中就包括射箭,世家子弟會學習,劉協作為皇子也不會落下。
當然了,學習這種事情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各人,到底能夠學成什麼樣子,只初步的功夫來看,要著眼於努力,更進一步的深化,則是需要天賦。
劉協沒有這方面的天賦,而努力相關,他更多的努力顯然沒有放在這件事情上。
現在臨時抱佛腳,明顯不能速成神射手。
一般來說,這種事情是會提前做好一定準備,比如說準備容易搞定的獵物,再比如說,放獵物時將獵物弄得近一點。
就好像當年先帝自封無上將軍去閱兵,那就是提前各種安排好的,配合著先帝進行表演的一場大型真人秀活動。
陣仗擺的是足足的,映襯著天子都帶上了幾分勇武。
而如今圍獵的事情卻並非如此,首先安排的相關人員就不是皇帝的人,曹操那邊到底是會幫他安排好,還是要讓他出醜丟人呢,劉協拿不準。
按理來說,如果他還想要奉天子以討不臣,那就不該自己砸了天子這塊招牌。
但想想自己做過的那些事情,劉協倒不至於心虛,大家各有所求而已,只是對方要是因此報複,也著實不好應對。
劉協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曹操,但他是天子,只這個身份,便是許多努力與天賦都難以觸及的存在,若非如此,曹操又如何會在這裡搞奉天子以討不臣那一套呢。
在劉協臨陣抱佛腳的努力中,秋狩拉開了帷幕。
雖然不可能給天子出錢出力出人的大辦特辦,但該有的排場還是給做了點面子功夫的。
陸離看著那頭被放出來以散步般的速度移動著的鹿,立刻意識到曹操似乎還是選擇了給劉協安排妥當。
非說設定了什麼難度,可能就是距離上稍微遠了那麼一點。
但也就是遠了一點而已,跟當初呂布射向陶謙時的距離相比,這點距離簡直跟近在咫尺沒啥區別了。
按理來說,劉協如今正該一箭射出以展示勇武,這也是一種很好的表明自己已經長成的手段。
況且這可是一頭鹿,天子射鹿,也存在一定的政治意義。
然而天子遲遲不曾動手,在場別管是站曹操的,還是支援劉協的,對這份不作為都有點摸不著頭腦。
難不成對方是覺得沒有完全把握,與其一射不成,不如不做不錯?
事實上劉協還真的有類似的想法,但他同樣明白,這種不作為的逃避並非良策,看似不做不錯,實則就是在露怯。
劉協張弓搭箭對準那頭不大不小,正在原地吃草的鹿。
就在他準備鬆手將箭矢射出的那一刻,那頭鹿似乎感知到了危險,突然便動了起來。
它這一動,讓劉協不由一亂,身側來自曹操的注視,更是讓人頓覺如芒刺背。
很多時候不在意、放鬆著來反而更可能會超常發揮,而你越是在意、越是緊繃,一旦出現什麼風吹草動,便容易失了水準。
劉協在糾結是專注致命處射,還是寬泛一點追求一個箭不落空,猶豫不決之下,箭矢遲遲不層離弦。
曹操帶著幾分提醒的喚了句:“陛下?”
此話聽在劉協耳中,卻自動翻譯成了威脅、嘲諷之語,心本就雜念頗多,如此一來,更添雜亂。
心都亂了,箭一般來說很難射準,劉協都準備收箭了,然而久持之下不免力洩,箭矢就在這樣一個情況下被射了出去。
沒有一箭斃命,甚至不曾射中獵物,箭矢落在距離公鹿幾米外的地上,甚至不曾射入地面,直接軟趴趴的便躺在了地上。
可以說要準頭沒準頭,要力度沒力度。
有人嘲笑自己嗎,有人竊竊私語嗎,劉協本以為自己會關注這些,他以為自己去看曹操的反應。
可他只是看著那躺在箭矢,心中莫名湧上一股特別的感覺,總覺得自己錯過的並非只是一頭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