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無辜,該殺也不能放過的。
他寧願一輩子愧疚難安,也不要一輩子提心吊膽。
曹操小小的處理,引起了不小的反應。劉備等人得知這件事情,簡直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吳碩去刺殺陸離,並非是他們安排的,也不是劉協的主意,還真的就是吳碩自己的想法。
如秦檜這般的人都會擁有朋友,董承自然也不例外。
吳碩作為在歷史中在“衣帶詔”這種要命的事情上,都能夠被對方帶上的存在,那是心腹中的心腹。
知遇之恩,有人讓恩人以命相償,也有人以自己之命去償還恩人,吳碩便是後者。
董承被劉協交託事情的時候,對著劉協稍稍透露過些許,吳碩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劉協對著劉備交代事情的時候,也對著劉備稍稍透露了些許董承不曾用上的牌面,吳碩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但劉備萬萬不曾想到,吳碩倒也確實不會背叛,只是也真的用不上了。
不只是用不上,對方這一出可謂是打草驚蛇。
雖然他並不準備行刺客之事,此偏邪小道,如何能夠視同常理一般肆意行事,陛下乃是大漢天子,總是這般不免移了心性。
況且曹操與董卓不同,董卓當年是面對討董聯盟沒討到好處,遷都本也有逃跑之嫌,失了當年威鎮邊陲的銳氣,又傲慢之下對手下多有撒氣之舉,令呂布與其反目,手下也多有異樣之聲。
可曹操不同,他幾戰幾勝,威望正隆。
對待劉協或許有幾分不甚恭敬,但對待手下的文臣武將,那真的是沒話說。
別說夏侯惇、曹洪等帶著血緣關系的親戚,其他投靠之人也頗受重用,對他不可謂不忠心耿耿。
吳碩願意為了董承去行刺殺之舉,曹操手下更不會缺少願意為他效死之人。
而且他們根本不用行刺殺之舉,直接便可傭兵而來,倒是不用怕重蹈李郭之事,而是真的要危在旦夕。
吳碩生前非萬眾矚目之人,死後卻讓整個許昌都因他之故為之一靜。
劉備得到了來自曹操的約談,陸離不清楚他們是不是去青梅煮酒論英雄了,不過應該不是,畢竟這個季節青梅早就下了,煮棗、煮葡萄倒是更有可能。
不提劉備心情如何,劉協心情就很不好。
吳碩來這一出是所有人都不曾想到的,而自從董承死後,宮裡的董貴人不說日夜垂淚,但確實難有歡顏。
懷孕本就是個對母體消耗巨大的事情,再搭配上這種不好的心情,劉協都懷疑這個爹自己是當不成了。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都沒有一個能讓他感到順心。
伏皇後見到劉協這般愁眉不展,自是出言安撫,劉協沒怎麼被安撫到,不只是因為現狀實在是讓人放心不了一點點,還因為看到對方,他就忍不住想到了對方那個萬事不沾的親爹。
他倒也不至於想著吃軟飯,可皇後之位給出去就換了個這個,簡直比不上董承一點點。
許昌在曹操的雷厲風行之下,寂靜卻又並不慌亂,只是陸離怎麼都沒有想到,吳碩的三族都沒了,劉備跟曹操吃了個飯好像就徹底與他無關了。
雖然這話聽起來好像有些奇怪,畢竟吳碩事實實在在做了刺殺的事情,劉備這純粹就是陸離在懷疑,並沒有掌握什麼切實證據。
但這事不是劉備無辜與否的事情:“那劉玄德心懷大志,明公何故一再放虎歸山?”
這話屬於程昱聽了要點贊的型別,曹操都覺得這般的陸離有點程昱的形狀。
這事已經不止一個人對曹操提過,甚至許多人都不止一次的提過,然而曹操就像是中了劉備的毒一般,真的就是對他一放再放。
雖然知道曹操有曹操的考量,這裡面甚至還可能摻雜著天命,說不定就算曹操真的要殺人,劉備都能自己走脫,可這般在知曉未來的情況下眼睜睜看著對方放過日後大敵,陸離都想給對方劇透了。
實際上曹操還真的沒準備放過劉備,他只是暫時沒有處置對方而已。
然而等到程昱、郭嘉等人皆來勸說,曹操真的下定決心之時,劉備所居之地早已空無一人。
與之同時消失不見的,有幾位曹操派去暗中盯著他的人,有幾位許昌官吏,還有幾位守衛城門的護衛。
在曹操的眼皮子底下,在眾人帶著懷疑目光盯著的情況下,他依舊收攏了這般多的人。
甚至可能不僅是對方主動收攏,還有人主動去投,劉玄德,倒真不愧是劉玄德。
陸離以為對方會去投靠劉表,誰知對方卻直奔袁紹而去,而袁紹等待的師出有名,隨著劉備的到來終於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