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因此懷疑陸離什麼,畢竟當年他也是聽過陸離如何跟自己父皇說類似情況的,當年要不是他父皇沒有點頭,陸離都想要去大殺特殺了。
而作為侍中的劉艾與其他士人不同,看他的姓氏就知道,他其實是宗室來著,自然不會偏向世家說話。
至於作為外戚的董承來找劉協告狀,劉協雖然面上是站在董承這邊安撫,心裡卻沒有特別偏向他,還有百姓吃不上飯呢,你倒好,人員擴張到需要增建房屋了。
你可是朕的自己人,怎麼不懂事呢。
陸離跟外戚的不對付也沒跟他遮掩過,也不是特意針對他,當年對方跟何大將軍也是不對付的,不對付到在先帝靈前的時候,倆人差點就隨機送一位下去陪著先帝一起走了。
再者說,你這次不是自己先動手的嗎。
在這樣一個情況下,不少歷經三朝靈帝、少帝、如今的陛下)的老臣,都恍惚間有種一切都回來了的感覺。
權力觸手逐漸籠罩各方的年輕臣子,縱容且拉偏架的陛下,雖然前者較之過去年長了幾歲,陛下也換了一位,但一切好像又都沒有變化。
可這種恍惚又會很快被現實拽回來,如今跟過去如何能夠一樣呢,過去的權力是真的覆蓋大漢的,現在就單純搶走他們手中的而已。
而且這權力搶的,到底是為了陛下、為了自己,還是為了曹孟德,真的不好說。
曹操對此是有答案的,而他的發現正是基於陸離這份對於權力的主動,以及主動出現的時機。
之前郭嘉跟他說過陸離的一些情況,曹操有些認同、有些卻不怎麼認同,可現在看來,對方好像確實比自己更懂一些。
他發現陸離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跟呂布是非常相似的。
他們都是對於一些東西有著需求的人,只是不像呂布要的那麼雜,將一切慾望表現的相對赤裸,一言不合就要一拍兩散那麼極端。
陸離的需求更傾向於情緒價值,這份需求相對隱晦且體面,你給不足對方也不會罷工,但給足了能夠得到的絕對超乎想象。
這次明面上是陸離大勝特勝,實際上是曹操賺了個盆滿缽滿。
陸離搶走了那麼多的權力,難道還能一個人將事情都做完嗎,尚書臺下面不少人都是曹操舉薦的人。
許多人雖然名義上只是尚書臺的六曹尚書,實際上做的卻是從三公九卿那裡搶來的事情。
地位是要依託於權力才能穩固的,當年陸離作為侍中都能在某種程度上令三公以禮相待,正是基於此。
沒有權力的陛下好歹還有大漢四百年的威望託底,可沒有權力的三公呢,有人當場就有點要生病,之後就是因病體面辭職的傾向。
但是一聽說曹操要帶兵出去打仗,原本已經躺在榻上,叫來了醫工,白布沾水放在額頭上的人,一骨碌又爬了起來。
戰爭這種事情的不確定性到底有多大,這些年大家算是見識了個明白。
前有皇甫將軍對待幾十萬黃巾如砍瓜切菜,面對北宮伯玉卻一敗再敗。
後有董卓被聯軍追的從洛陽遷到了長安,聯軍又因為內部矛盾自我攻克了。
打仗好啊,放心打吧,絕對不包贏的。
哪怕已經過了這麼多年,當初何大將軍在追隨者眾多的情況下,讓自己陷入宦官包圍圈被噶帶給大家的震撼,依舊是“動人心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