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劉表,就陸離當年對漢室宗親展現出來的攻擊性,他們倆的關系就不可能好。
而且都已經幾次被別人明裡暗裡的指責不夠重視在意陸離了,曹操也是會吸取教訓的。
他又不是真的不在意,幹嘛要搞出這種誤會來。
他不準備派,陸離卻主動請命了,曹操聽到對方的話後,都忍不住有種掏耳朵的沖動:“伯安你說什麼?”
陸離重複道:“願為明公前往冀州說冀州牧。”
曹操都想要問一句,你還記不記得冀州牧是袁本初啊。
實際上他清楚陸離不可能忘了這種事情,明明知曉的情況下,明明有舊怨的情況下,明明擺足了跟對方老死不相往來架勢的情況下,卻又願意在此刻為了幫助自己前往冀州。
曹操只覺得以前都是自己想錯了,陸離心中分明就是有自己的,甚至願意為了自己做出這種“打臉”的事情來。
對方願意為了他委曲求全,他難道就當真如呂布所言,對陸離全無憐惜之心嗎。
曹操:“伯安無需如此,冀州牧乃是知曉大義之人。”
所以真的不用去……吧?
陸離會主動攬活還真的不完全是在意曹操,主要是對方都這麼勵志熱血了,他是有點被感染到的。
而且這事到底是他提出來的,什麼都不做的話,總感覺有些不對勁。
真比較起來,去袁紹那裡的危險性是最低的。
不提他跟對方之間的恩怨,目前袁紹與曹操還是一個同盟關系,而且袁紹那邊解決了黑山賊、大勝了公孫瓚,從兗州到對方那裡路上也相對比較安全。
而且若是沒有這事,曹操也是準備讓人去袁紹那裡的,一來試探對方對於迎奉天子的態度,二來就是鞏固一下同盟關系。
陸離:“我知明公好意,只是此事與我而言並無勉強,明公因信我而擔此風險,我亦不願有負明公。”
————————————————————
鄴城。
因為事情緊急,陸離這邊沒有任何耽誤,帶著人手與曹操的書信就立刻啟程趕往冀州。
在他進入冀州的那一刻,袁紹便得到了訊息。
他這邊因為大勝公孫瓚而擺上的酒席還不曾撤下,聽聞這個訊息可謂是且喜且憂。
底下的人聽說了這個訊息,彼此交換著眼神——明公心心念唸的白月光來嘍。
剛聽到訊息時,他們明公是一會兒笑,一會兒愁,看起來感情充沛的提筆就能寫上幾首閨怨詩。
而在陸離進入鄴城之後,他們明公更是就差一秒八百個小動作,對著酒樽照鏡子,一會想要站起來、實際上又坐的穩穩的。
可謂是將喜怒形於色展現的淋漓盡致。
好了好了,知道你的老相好要來,但現在對方已經是別人的人了,明公你體面點吧。
實際上袁紹已經很剋制了,大體也是一個穩坐狀態的,只是架不住底下一群人都不是什麼笨蛋,不少人察言觀色技能點到近乎滿值。
大家都在想他們明公到底會不會出去迎人,而他們明公也從不讓人失望,一直穩坐到人家進來,卻又在人家出現在自己視線之內後,起身上前做迎接狀。
這到底算是迎贏)了,還是沒迎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