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平巾策
陸離至曹操處時, 他們剛剛結束了一場與黃巾的戰鬥返回駐地,結果只看軍將的狀態,便知非是勝果。
正在營帳之中與鮑信等人商討戰局的曹操, 突聞外面的守衛上前道:“外有來人, 自稱樂安郡陸伯安,要獻平巾策予州牧。”
後面那半句都不用聽,只“樂安郡陸伯安”就足夠令人驚訝的了。
倒是沒人懷疑有人冒名那張臉難以這裡的人, 有一個算一個都見過陸離,誰行騙會行到熟人堆裡來。
曹操都來不及看別人一看,直接就往外面走, 不遠處站著的那人,雖然腰間無玉、衣衫簡樸,但不是陸離是誰呢。
盡管之前在徐州郭嘉一力勸說陸離來“雪中送炭”, 但他卻沒有跟陸離一起送, 而是在同行一段路之後往東郡荀彧所在而去。
用他的話來說:“伯安有伯安之炭,嘉自然也有嘉的炭火要送。”
曹操看著陸離,所謂的平巾策有沒有用暫且不說,要知道長安那邊可是下了徵召的, 結果對方棄了長安來尋自己,這本身就已經足夠令人驚訝了。
長安那邊或許很多麻煩要處理, 但自己這邊目前屢戰屢敗,任誰看也說不出是什麼佔據優勢的好地方。
“自聯軍一別,一年未見, 我聞伯安在徐州與康成先生求學,不曾想竟在此艱難之時而來……”
一邊說, 曹操握住陸離的手引著對方進入營帳。
一旁的鮑信看著這位曾經的陸侍中,他的父親也曾擔任過侍中一職,只不過不像陸離這般出名罷了。
當初董卓入京,他覺得對方心懷不軌,勸袁紹出手除掉對方,結果袁紹不聽,等到對方也意識到董卓確實圖謀不軌的時候,京中大半的兵力已經到董卓手中了。
後來袁紹與陸離號召大家一起討伐董卓,他也積極響應了,結果嘛……
青州黃巾最先進攻兗州之時,他勸當時的刺史劉岱不要貿然出戰,對方不聽勸說遂噶。
鮑信之前可謂屢屢相勸、皆有道理,但被勸者都不聽。
之後陳宮前來勸說迎曹操為兗州牧,鮑信是最先應和的,因此曹操現在也能被稱一聲曹州牧,只要將黃巾解決了,這聲州牧也就徹底落實了。
事實上如果陸離再晚來些許時日,他會在一場戰敗中為救曹操而死。
這一點陸離這個穿越者不清楚,他同樣不清楚。
他跟陸離見過不少次,可雖然見過不少次,實際之間相互的接觸卻是沒有多少的。
當初對方邀請曹操一併前往洛陽之時,鮑信是跟曹操一起的,也與對方一起被攔在路上,兵敗而走。
比起曹操感觸複雜,鮑信現在對陸離的平巾策更有興趣。
陸離正是為此而來,因此在簡單的寒暄之後,他直接就給大家拉到了正題之中——平巾策。
不過他倒是沒有直接說自己的看法,反而先問起了曹操:“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如今己、彼之情況,孟德兄知之如何?”
這種事情是不好隨便跟外人說的,不過跟陸離說倒是沒什麼關系,別說在場的人,你就算放眼天下,應該也沒人會覺得黃巾能收買陸離來做間諜吧。
曹操回道:“實不相瞞,如今己彼各有優劣,我方人少但精兵良將、有城可依、人心所向,黃巾雖人多勢眾、卻也良莠不齊、雖有百萬之眾、可戰之人不過十之二三、披甲者更是寥寥,且糧草之需多靠劫掠。”
“只是人多人強,蟻多咬死象,此時戰局為黃巾勝多敗少。”
曹操沒有將自己的困境藏著掖著,陸離也不跟對方打太極:“孟德兄以誠待我,離亦不相瞞,我所言之平巾策,關鍵在三。”
本就在看著他們的視線,此刻更加集中了些。
陸離半點不怯場:“此三者,一為糧草、二為家眷、三為來日。”
眾人聞此,或若有所思,或隱有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