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呂布……大家對他是真的有點無語在身上的。
反複不是問題,陣營橫跳也不是,拜義父不是最大的毛病,噶了前老闆也不是。
在一家待不下去,跑去投奔對家,然後幫著對家噶了前東家的也不是沒有。
有的人表示自己在前東家那裡深受大辱,幫忙打敗後都是親手噶的。
也有很多表示前東家雖然待我不仁,我不能不義,就不自己動手了,新老闆你看著辦吧。
可呂布他是個什麼情況呢,他是還在前東家任職的情況下,作為前東家的手下噶了前東家,以此為資本作為加入新勢力的功勳。
這事還不是一次,而是連著發生了兩次。
哪怕第二次打著為國討逆,為君殺賊的大義名頭,大家嘴上說著好好好、佩服佩服,實際上心裡怎麼想的大家懂的都懂。
郭嘉與陸離說起這其中的事情,結果發現對方瞭解的詳細程度,不說活像是趴在他們房頂上親眼看到了一般,也幾乎大體沒有落下什麼。
陸離將一封書信遞給郭嘉,上面正寫著如今長安的情況。
他這個先帝寵臣也不是白當的,當年能夠成功救下何太後母子,固然有秘密通道之功,也是他京都有人之利。
郭嘉大體掃了一眼,已經足夠瞭解其中情況了。
想起呂布,陸離不由一嘆:“呂奉先之勇武,為我生平僅見,可惜了。”
可惜對方是真的不愛惜名聲,也可惜對方這個性格實在是上下兩難。
陸離可惜,郭嘉倒是不覺得可惜:“伯安為其勇武可惜其性格,可其人之性格不正因勇武而來。”
呂布的毛病簡單卻也致命,他太過愛惜自己了,而這樣的人作為下屬,一旦上司不能滿足他的需求,讓他覺得自己受到了慢待,輕易便可以挑撥成功。
但這個世界上莫說君臣、夫妻,便是自己都有為難自己的時候,哪裡能讓人事事滿意,那不是對待下屬,那是對待祖宗。
他的這份自我愛惜讓他做不了下屬的同時,也難為上司。
成大事者,總不免要忍難忍之事,你看那呂奉先像是能夠忍耐的人嗎?
兩個人就呂布的性格一看,就已然對於對方的結局差不多猜到一二了。
不過眼下問題最大的不是呂布,而是王允。
這位為國除去逆賊的大忠臣,接下來的路不好走啊。
連環計用得很好,但這樣的手段除去董卓也不是沒有後患的,呂布並不能收服董卓手下的兵馬,而皇帝如今依舊還是個無法親政的少年。
這要是一個處理不好,說不定比董卓在的時候還糟糕呢。
而按照東漢得志易失智的情況來看,八成是處理不好的。
其實這種情況與其說是東漢特色,不如說是人性使然,只是在東漢格外集中且戲劇化。
劉協還沒來得及為董卓的死鬆口氣,就眼睜睜看著王允日複一複居功自傲起來。
雖然劉宏活著的時候沒有跟他說過忠臣奸臣的那份理論,但現在劉協已然有些懂了。
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教就會。
見證了王允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發生的變化後,劉協不由對被父皇稱作“美人”的陸侍中産生了些許遷怒般的猜測,如果是陸侍中,是不是也會變呢。
也不知道這一次,他會不會選擇來長安。
是的,王允在解決掉董卓之後,就要複闢陸離為侍中,帶著點讓一切恢複原樣的撥亂反正之感。
不只是陸離,當初因為董卓之故掛印而去的不少官員都收到了相關徵辟。
前來傳達的天使沒與陸離的書信幾乎同時到來,而陸離對此除了拒絕別無他想。
畢竟董卓活得好好的時候我拒絕了,現在董卓死了我就屁顛屁顛過去,這我得是一個啥形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