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禮物讓陸離不由想起了曾經樂安郡的那些人,他們是擔憂陸離誤會自己貪汙受賄,陶謙這個就是純粹的展現心意了。
藉助東西展現心意的同時,對方還再次言語上表達了一下自己的拉攏之心。
什麼“伯安之才,費于田野,何其可惜”、“寤寐思服”……
對此,陸離都忍不住懷疑了一秒,對方這是真心想要拉攏,還是在這裡做樣子啊。
這個世界是沒有別的時間可以選擇了嗎,你非要選擇過年這個時間點來拉攏我,你不知道過年這個時間點對陸侍中而言有點特殊嗎。
況且你這拉攏的話術也不太對啊。
你說你要是透過陸離來到徐州後幹的那些在你看來的“非正事”為切入點,表達一下諸如我懷著一顆愛國愛民之心,想要讓你更好、更名正言順的做這種事情,能夠幫助更多人。
如果真是這樣,哪怕他並不是陸離選定的人,但陸離也不是完全不能在他這裡暫時打個臨時工的。
然而人家的拉攏是怎麼拉攏的呢,就非常像是現代資本家在那裡畫大餅,聽了一通好像你在他眼中多麼多麼好,他多麼多麼求賢若渴,大家都有美好的未來,可實際上半點落到實處的東西都沒有。
很有意思的一點在於,許多人都覺得先帝看中陸離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的那張臉,陸離也不否認這其中有臉的原因,但是人家劉宏可半點沒拿他當花瓶,實實在在的權力都是給到手裡的。
最後臨死前,連兵權都給了一部分。
對比之下,這些已經透過陸離的作為見識過他能力的人,口中說著看中他的才華,拉攏的最後目標,卻好像只是希望把他放在身邊當個花瓶。
對於這種事情,陸離是能說:婉拒,婉拒了啊。
去外面置辦好東西,婉拒了陶謙,之後陸離也沒有閑著。
鄭玄眼睜睜看著對方一點“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都不存在,對著他寶貝了那麼久的雞直接就是一個割脖放血,這感覺就很難說。
就看對方那個熟練,以前沒少幹這種事吧。
雖然對方出生後就跟著親爹上山守孝,但守孝期間對於飲食的要求除了最開始的三年會比較嚴格一點,後面不會強制要求你守孝就必須不沾葷腥。
這一點陸離在《陳情表》中也有隱晦提及,比如說他爹對他的愛,事必親躬,為了他更好的成長做飯一類的……
但有一說一,大家當時的理解是跟揮一下鋤頭的“躬耕”類似的,以為你爹就是站在廚房裡指揮一下下人這樣,就這已經很出格了。
但是看你現在這個架勢,你們當年還真的就自給自足啊?
一時之間讓人不知道該感嘆你們守孝的誠懇,還是對“祖父慈愛”産生一點質疑。
畢竟真要是慈愛,別管孩子守孝的心有多麼誠懇,那也不能真的就放任兩人在山上自給自足啊。
鄭玄不曾見過陸離的父親,但他確實見過陸離的祖父。
那時他正從師第五元先學習,是天下諸多學子中稍有名氣的一位,
而陸離的大父年輕時不僅以外貌俊美聞名於世家,更以治《周易》、善讖緯聞名於學界。
要說這兩樣,其實算是樂安陸氏代代相傳的本事了,因為他們是真的非常有能,不少人覺得他們家子嗣困難跟洩露天機太多不無關系。
只是如今已經沒有多少人知曉這個了,主要是陸氏那邊可能也覺得自己子嗣不豐跟這個有關,表現得比較介意,而且也確實不再展露相關的本事,故意揚名不一定能夠揚的出去,但有意藏拙一般不會有人刻意去揭穿你。
尤其是這還關乎後嗣傳承,除非跟你有什麼不死不休的大仇,不然一般沒人會在這種事情上故意跟人作對。
而最能證明他們隱瞞成功的,可能就是陸離真的一點都不知道自家大父擅長這個吧。
他不僅不知道,他也真的不擅長。
天知道當初鄭玄願意收下對方,固然有幹一行愛一行的惜才之心,與陸離本身美強慘人設的打動人之處,可也不乏覺得這是一場查漏補缺,互相交流的學習之旅。
結果好家夥,這是真的不會啊,怎麼學都學不會的那種。
這就好像看到魯班的後代不會製造,孔子的後人不會讀書一樣,簡直令人震驚!
不僅如此,還“天厭之”……
事實上鄭玄除了最開始後,很少將陸離跟陸離的大父聯絡到一起,不僅是距離鄭玄見到對方已經過去許多年了,也因為陸離真的跟他大父沒有太多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