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雲劍傳說!
塰衡堡內,唯一知道火雲劍來歷的人如今只有成鋒,那是成氏家族代代相傳的秘聞,祖祖輩輩口述的家史。
當日若不是親眼得見兒子拿將出來,成鋒還真的不信火雲劍存於世間。因它的威力可與火雲珠媲美,且此事關乎成家府的生死存亡,所以他才急急叫兒子成荃披上能夠隔絕熱度的雲母斗篷,趕緊進去洞窟,驗證秘聞真偽。
那時眾目睽睽,見聞傳遍四方……
時隔未久,又是在成家府內議事廳,眾人坐立,尊卑有序。
沒了左臂的成鋒,還如上次那般端坐正中,神色依然威武,面容嚴肅,見貴人要友皆已到齊,便開始說事!
伊始,成鋒不出所料的大做文章,說自己如何奮力血戰那兩頭兇獸,如何損失了大部人馬,最終才將它們擊斃,云云。卻不管他說得如何天花亂墜,如何口若懸河,眾人皆知此次除滅兇獸的首功,始終是屬於外府過客師無芳。整個塰衡堡內,民眾知道那雌雄雙惡獸的剷除,皆是出於此青俊之手,其實嚴格追算起來,並沒有成家府的什麼事。
但師無芳自知為客,他人為主,自己決不能反客為主的去奪人主功勞,遂盡將鬥獸成果歸功於成家府三英的浴血奮戰。因此議事之前,他已悄然離開了塰衡堡,而且還是稍有顧忌的偷著走,免得成婉到時拉拉扯扯,反而不妙。
廳內,眾人聽完成鋒的自述,不免大大的吹捧了一番。
隨後便有議事者提起火雲劍來,但成鋒心想寶器已然到手,再也沒有餘慮,即使說了亦無所不可,遂一五一十的道出那遙遠的傳說來——
話說很早之前,塰衡堡外離焱山上,有一老道武學超群,道法高強,為人樂善好施,聲望甚是遠播。山外之人只知其未入道時,曾是一名劍術超凡入聖的劍士,以一把離焱火雲劍立下赫赫威名,後竟不知因何事斬斷紅塵俗戀,來到山中隱諱姓氏,埋沒名字,當了一名歸隱老道,故外人只根據其劍者形態,直呼其為火雲道長。
在那些災荒之年,或瘟疫橫行之時,火雲道長主動為有亡人家施符誦咒,免費主持白事,只為傳道,超度怨靈,既不求財,也不求利。
這日,外出回山的荒野路上,老道竟於灌木雜草叢中,聽聞小嬰兒啼哭。
等他行近瞧看,果然是個棄嬰。
老道心想,這天寒地凍,雨雪風霜,如若對其不施以援手,此嬰必死無疑。
老道善心依舊,良心未泯,一把抱起那小棄嬰,也不知其生父母為何如此狠心,就隨便拋棄這鮮活小生命。但細看下來,這小嬰容貌清秀,肢體健全,猜想若非養育不起或父母雙亡,否則絕無可能將其這般丟棄。
天道沉淪,災荒連年,瘟疫流行,民不聊生,旁人自顧不及,遑論棄子之生死。
也罷!且將他帶回山中,生死看他小小造化,老道心想。
自此,那棄嬰與火雲道長相依為伴,在深山中苦苦修行。及其能說會道之日,老道為嬰孩取名為‘火英’,‘火’字取自道號,‘英’字同等‘嬰’音。
一日勝過一日,一年又是一年,時光倏忽,火英很快便長大成人。他身形魁梧雄壯,悟性非常之高,當真是先天的練武英才,不管拳腳功夫,還是劍術招法,再延伸至其餘道行,一經火雲道長稍加點拔,便運用如常,進境飛快……
二十餘載,火雲道長毫無吝惜的將自身所學之道行全教予了火英,可他學得武藝超群,時不時總會生出下山尋找親生父母的念頭。
老道亦知這是人之常情,誰還不曾有點紅塵俗事牽絆,心想若火英內心真的嚮往無為清淨之大道,總有一日也會主動回山來,所以也不反對他下山尋親,一切盡皆隨緣。
只是老道與火英約法三章,絕不容許他提起歷年在山中的既往歲月,更不能提起自己師傅是誰。對此,火英滿口答應後便告辭下山去。
分別之時,火英淚眼模糊,畢竟火雲道長把他養育成人,又傳授武藝劍法,總有難捨之情。每隔一段崎嶇山路,火英便跪下向依然站在巨石峰上看著自己下山的師傅磕頭,如此磕了七八次,待完全看不見火雲道長的身影后,才徑直上路。
目送著火英下山,火雲道長亦是不忍移步,久久佇立高峰,凝視山腳。因老道深知此次分別定將天人永隔,無有再相見之日,且奈何之!
火英走後不久,火雲老道便盍然仙逝,只留下一生真氣所凝結而成的丹元——火雲紅珠,和僅有的遺物——火雲劍。
為防歹人奪其丹元,盜其寶器,以此增加功力後為非作歹,老道竟從山中林深洞險的幽谷處尋得兩隻兇獸,由其日夜看管兩物,卻獨教那兇獸只傷別人,不可傷他徒兒火英。
下山還俗後的火英並未如願,很久都找不到親生父母。雖毫無線索,但他始終苦苦追尋。日久天長,因他具有一身大本事,幹活也非常勤快,終究成就了一番事業,兼且身材相貌不差,便入贅一中府人家,與其知書達理的小姐締結良緣,成家立室……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