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道夠猛,但刀尖沒啥效果,撞在日本人身上反應不大。但是,儘管沒有開膛破肚,卻在如此迅猛的撞擊下,柴刀刀頭的力量做到了極致,盡它所為,還是在日軍胸前撞出一道凹痕,緊跟著,日軍身體飛了出去,咚的一聲砸向地面。
這還不算完,刀勁用完了,還有吳凡宇這個人呢!
隨後吳凡宇撲在了日軍身體上,兩個人竟然疊在一起。
一個是有備而來,一個是措手不及。
吳凡宇壓在日軍身體上後,一點不怠慢,就勢向旁一滾。
如果此時吳凡宇騎在日軍身上掄拳猛打,或者再用柴刀來那麼幾下,估計這日軍肯定會沒了命。但吳凡宇不敢那麼做,要知道,在他身旁還有五個鬼子呢!
此時,吳凡宇可不想被這個日軍困住,只要這日軍還清醒,能夠迅速反應過來,還有點靈知性的話,只要他隨意地出一隻手,死死扣住吳凡宇不放,就那麼死命地拖著,等著其他日軍趕過來。那時吳凡宇可就危險了。過來的日軍不用多,只要一人一刀捅在吳凡宇身上,結局可想而知。
吳凡宇哪能吃這個虧,他的目的是打破日軍的包圍圈,從裡線衝到外線,不是被困住,是要突圍,不是與敵人死拼。
這話說起來,怎麼那麼象抗戰時期的反掃蕩呢!
可能是目的一致,做法相同,不管是大小的戰鬥,技術性質都如此,無非是從被動變主動,增加靈活性罷了。
眼下,倒地的日軍可能是真地被撞蒙了,在他摔倒後半天竟然沒有動作,連揮手都沒揮。如果他現亂抓,哪怕是隨意地亂揮手都有可能會扯住吳凡宇身上的任何地方。只要抓住一物,哪怕是衣角,拖住不讓走,對吳凡宇而言都是極度危險的。
然而,沒有,這個情況沒有發生。既然日軍沒有動作,吳凡宇可不能等,刻不容緩,必須閃人。
只見吳凡宇滾開後,與倒地的日軍不到半米之隔。人是分開了,但掄劈還能夠的著。他要幹啥,他是來殺日本鬼子的。既然衝出來了,但也不能讓日本人好過。所以,吳凡宇在滾開的一瞬間,身體也是剛剛停下。這時,他還處於平躺狀太。
不過沒關係,只要不防礙手臂抬起就成。於是,吳凡宇藉著身體還有的勢,將刀舉起,隨後重重落下。
他的這一招並沒想著會一刀下去砍掉日軍的腦袋。眼睛沒有看著,掄刀也只是大概,無非是朝著日軍身體而已,只要這刀下去,把日軍打個重殘就行,即使不重殘,讓他暫時失去戰鬥力也可,少一個敵人便少一份危險。這是吳凡宇此時的想法。
沒承想,這一刀下去,還是砍在了日軍的腦袋上。似乎這把柴刀殺日軍殺出了靈性,只知道砍,不知道什麼是割,不管有人沒人控制,完全按著刀的套路走,它不向身體,專朝腦袋使勁,既然砍不到脖子上,那也要砸他的腦袋。
結果完全出乎意料。
可能是因為日軍個子小的緣故。吳凡宇不想著砸日軍的腦袋,只要砸在上半身就行,所以,輪刀時,力量儘量朝上去。
誰知道,這一砍的結果,又砸向了日軍的腦袋。只可惜了,砍的地點與脖子相差了幾寸之遠。一時間沒砍到脖子上,卻砍中了日軍的嘴。
這麼重的刀下去,砍在哪都受不了。
頓時間,刀鋒砍中了正準備喊疼的日軍咧開的嘴上。
咔嚓一聲,日軍張開的嘴縫,竟然容下了一個刀身,而後,日軍的上下嘴唇立即分裂開,漸漸拉開距離,由著刀身向下落。瞬時間,日軍下巴拉長。他還想喊,但是,上下嘴唇卻合不攏,幹張著,沒了作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一刀下去雖然情況很嚴重,但不會立即死人。
日軍被砍成這樣,哪還有心思去反抗。手一鬆,算是徹底地丟掉那把槍,然後兩手捂住嘴,嗷嗷地發著聽不明白的聲音。
砍完這日軍後,吳凡宇根本不管他是個什麼結果,但能估計到,這個日軍已經失去了戰鬥力。
那麼,目前還剩下五個日軍,但危險依然存在。緊接著,吳凡宇迅速抽回柴刀,又是一個側滾,柴刀柱地,人迅速從地上跳起。
吳凡宇動作雖快,但這一連串動作還是驚動了旁邊的另一名日軍。
這個日軍正在狂笑間,就覺得旁邊一陣勁風劃過,緊接著聽到身後有撞擊聲。趕緊的停止笑,端槍回身相望。這一看,便看到了剛剛發生的事件,吳凡宇正在舉刀殺同伴。
那還了得,見死不救算什麼軍人呢!說時遲那時快,這個日軍轉回身,收回刺刀,朝著倒地的吳凡宇舉槍便刺。
也是吳凡宇動作快。在日軍刺刀過來時,他剛剛完成了對倒地日軍的砍頭動作。砍完這一刀後,吳凡宇就地翻滾。這一滾便躲過了日軍刺刀的向下扎。
多虧吳凡宇不戀戰,沒有一心要倒地的日軍死,否則,其結果會是另一個樣子。
面對以少打多的情況下,還真的要這麼辦,瞅準時機下手,能躲就躲,否則,稍微慢一點,就會讓旁邊的,正在找機會的對手抓個正著,無論是一刀還是一槍,那都是致命的。
我估計,喜歡玩槍戰遊戲的朋友都會有這樣的體會。一對二很難,一對三就更難了。
喜歡七十年代那場戰爭請大家收藏:()七十年代那場戰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