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敵十,那的多大戰力!目前對吳凡宇而言,這叫群毆。
老話說,一人難敵四手,好虎鬥不過群狼。緊憑吳凡宇一人之力,打的過這十個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日軍嗎?
真的劃個問號。
還得看是怎麼個打法。
如果是一拳一腳直接地對著幹,吳凡宇肯定不行,幾下就得被人打趴下,武功再高也很難做到。不說別的,單就日軍手裡這些槍,就是個大問題。如果日軍直接亂槍開火,吳凡宇定難躲的掉,眨眼間就會被打成篩子眼,想要取勝,不可能。
不用槍,赤手空拳也不行。如果十個日軍一齊撲上來,吳凡宇怎麼對付,同樣會完敗,沒有勝算。電影裡的那些單打獨鬥,以一戰幾十的鏡頭不真實。
所以,要想戰勝日軍,吳凡宇的策略就是突襲,在暗中下手,進行偷襲,趁著日軍不注意,一個個地把他們悄悄地幹掉。
這個想法的確不錯。
問題是,現在的日軍學精了。在死了幾個同伴死了之後,他們也意識到眼前的中國人很危險,如果獨自面對,危險性很大,即使不獨自,兩個日軍一起,那也不行,死了的幾個日軍就是最好證明。
所以採用了倒三角隊形。還不錯,這招數挺管用。自從用了這辦法後,日軍一個都沒死。這就說明,這個方法有效。
既然有效,那就這麼來。
於是,原田準備用這辦法繼續對這片山地進行掃索,發狠心,一定要找出隱藏在這裡的吳凡宇。
原田猜測著,吳凡宇肯定隱藏在不遠處,多幾次拉網,就不信找不出來。
等到日軍把倒三角隊形擺好後,原田確發現了問題。
僅這十二人這是被吳凡宇幹掉後剩下的人數),在這麼大的地區上就這麼擺開,也就是三四個點,長度明顯不夠,如何能形成網。萬一對方與他們兜圈子,捉迷藏,跳來跳去,怎麼可能把人找到。
沒辦法,只好換一種方法,這十二個人一字排開,形成一道索,如此一來,長度增加不少。
而且這十幾個人都距離不遠,互間也能有個照應。一處有情況,旁邊兩人可以迅速支援。
原田覺的這辦法不錯。
隨後便立即實施。十二個日本兵,每人端著槍,擺成交戰姿式,開始一步步向前挪。在挪動過程中,不時地用刺刀向四處捅。只要發現草堆或灌木叢,都要用刺刀朝裡拼殺幾個動作。
日本兵捅的力量很大,如果裡面有人,這一刺刀下去,肯定會貫胸而過。
此時,吳凡宇就在原田要搜尋的範圍內,如果他不及時調整,很難逃過這一劫。
其實,現在讓他調整也很難。
他這裡,距離沼澤地不是很遠,那裡很空闊。吳凡宇之所以沒有離開,還想著找準機會,突破過去,好進入森林。
沒想到,日本兵卻在這時殺了個回馬槍。
如果沒有蒿草和灌木擋著,他與原田等人肯定能打個對面。
吳凡宇正蹲在前面的一個低窪處,而且他已經聽到了日本人殺回來的聲音。
吳凡宇越聽越感覺著不對勁,響聲傳來的地方有點廣,好像是很難繞過去。如果不能繞,那就得向後退。如果退,沒準會退到公路上,一旦上了公路,那又是一個死局。
無奈之下,吳凡宇又想到了隱藏。他覺得這招挺零,不容易被敵人發現,還能抽個空子,多幹掉一些日軍。
現在,他不知道日軍聚在一起是個什麼樣子,只能是瞅準機會再準備下手。
吳凡宇在窪地中很快便摟了一大堆乾草,把身體隱藏起來,專等著日軍過來。
吳凡宇在這裡與日軍對峙的過程,不同程度地影響到了同強和成林海。
他們兩人幾乎是與吳凡宇在同一時間,看到了日軍車隊碾壓中國士兵的全過程。
兩個人也是眼睜錚地看著那些中國士被日本車隊殺死,只能把眼淚往肚裡咽,不敢喊,無法救。
當日本人車隊透過後,他們倆也離開了那道山樑,轉身去了沒人知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