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歸高興,但他們拿了人家的食物,你吃了,別人就沒有了,而且還是不請自來,這又跟搶有什麼區別,搶人家的東西,便沒有對的理由,跟日本人的強盜行為又能差了多少。
別看這些人眼下狼狽不堪,此前,他們在緬甸也算是華橋,有家有業有兒有女,過的也是說的過去的滋潤日子,對於禮節還是有的,如何不知道搶人家的東西是不對的道理。
即然有羞恥心,便知道什麼是對錯。
“是你的食物嗎?”一個男人首先問道。
在他問話時,其他人把目光又移到吳凡宇身上。每個人心裡都清楚,這不是明知顧問嗎!空無一人的大山裡,不是他,又是誰在這裡烤肉。心裡知道是這麼回事,但他們不想撒手送回到手的食物,還想找點什麼理由。
“明知故問,”吳凡宇不客氣地說,“不是我的,還是你的,問都不問搶人家的東西,還裝什麼糊塗。”
吳凡宇十分生氣,是對這些人的無理舉動而感到憤慨。
“對不起,對不起小兄弟,”
領頭的男人趕緊道歉。
畢竟是些見過世面的人,誰對誰錯,是是非非心裡總還有把尺度,知道是自己錯了,
“對不起小兄弟,我們不該拿你的食物。”
這個男人說著,趕緊朝其他幾人使眼色。
男人很理智,他並非完全要遵從什麼理節,打心眼裡向吳凡宇認錯。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這句話管子說的一點沒錯,人都餓到這份上,而且身後還有嗷嗷待哺的老婆孩子等著他拿食物回去,只要他能搞的到,必定會不顧一切。可現在,他們面對的是一個拿槍的少年。
人不可怕,但他手裡的槍很危險。所以說,這個人不是怕吳凡宇,而是怕他手裡的槍。如果吳凡宇朝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人開槍,這個人都會死。人死了,還想什麼食物。所以,他看出情形不妙後,主動承認錯誤,為的是不激怒吳凡宇。
隨後有另外一個男人一旁幫腔說,“小兄弟,求你可憐可憐我們吧!我們還有老婆孩子,他們幾天都沒吃東西了。”
吳凡宇上下打量這些人,無論是從行頭還是言談舉止,都能證明他們是善良的老百姓,不是什麼強盜,也不是什麼山裡的野人,於是同情地說道,
“這點食物夠你們幾人吃嗎?”
一條蛇能有多少肉,而且吳凡宇還不是用了全部,只是一小段。面對飢餓的人們,這點食物能哪到哪?不免產生了同情心。隨後接著問,
“你們是從哪裡來的,你們的家人在哪?”
吳凡宇想要管一管這些人,不能眼睜睜看們他們餓死。
聽吳凡宇這麼問,於是這些人七嘴八舌地便把惠通橋上發生的事向吳凡宇學了一遍。
吳凡宇聽明白了,也知道還有一夥日軍正在追擊兩個中國軍人,於時在心裡產生了要即刻去救他們的想法。但眼前這些人不安置好,也很容易出危險。
隨後,吳凡宇把這些人領到高山頂上,告訴他們吳家村的方向,讓他們帶著家人去吳家村避難。
等這些人走後,吳凡宇簡單收拾了一下,便急匆匆朝著兩名中國軍人消失的方向追去。
喜歡七十年代那場戰爭請大家收藏:()七十年代那場戰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