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維爾與蔣介石談完後,回去的路途上對新任緬甸軍指揮官亞歷山大上將做了兩點指示:
第一,仰光對英國遠東地位極其重要,無論如何要保住,實在保不住了,英軍也不能被切斷後路,更不能被日軍全部殲滅。
意思太過於明顯了,要英軍儲存實力。防務不重要,人活下來才是最主要的。他沒明說,實在打不過,就跑吧!
第二,要確保仁安羌油田安全,實在不行,就與中國軍隊多聯絡,讓他們保護這條主路別斷了。
明顯看的出,他是準備讓中國人來擋箭。好處我留著,危險機會都留給中國軍隊。
這位老兄說完後,坦然地回了印度,該玩玩,該喝喝,繼續過上等人的生活,後面的戰事好像跟他沒關係。
3月8日,日軍攻佔仰光,順利完成了攻佔緬甸的第一目標。
在接下來的幾場戰役中,亞歷山大記住了韋維爾的話,打的過就打,打不過就走。
從此以後,亞歷山大連一次像樣的有組織的抵抗都沒搞,帶著英軍逃一路逃跑。
反正韋維爾有話,保住退路,保住英軍,只要人沒事就行,管他地方歸誰呢!有史為證)
形勢逼迫至此,“我不入獄誰入地獄。”
1942年1月到5月間,中國遠征軍第5、第6、第66三個軍進入緬甸北境。
主角登場了。
第5軍,軍長杜聿明兼),他還有另一個身份——中國遠征軍副司令。
第200師長戴安瀾,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三個軍相比較,第5軍實力最強,下轄200師外,還有22師、96師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作戰任務:第5軍部署於仰光以北約250公里的同古至曼德勒一線。主要任務是阻擊日軍中路軍,負責正面作戰。
這裡還要說明一點,仰光失守後,英軍各部合編為緬甸第一兵團,撤到了普國美靠近印度一帶。
為什麼往這裡撤,他們想要離印度更近一些,不得以時,趕緊進入印度。
亞歷山大一邊後撤,一邊要求中國軍隊阻擊日軍,不僅如此,這位老兄還利於手中權利,督促中國軍隊不僅要阻擊日軍,還要不斷前進,主動收復英軍丟失掉的陣地,轉由中國軍隊接替英軍防務。
好像是說,陣地不是我丟的,是我給你了,這會讓日本人佔了,跟我無關。明顯是在轉嫁矛盾,還講不講理。
這也就罷了,即讓馬兒跑,還不想給馬兒吃草!
亞歷山大做的夠絕,他竟然在運輸、後勤補給、情報共享上大打折扣,故意不提供良好協作。有《中國遠征軍史》為證)
你不是能打嗎!那你就拿著棍子上吧!你不是能吃苦嗎!不吃飯也能作戰。
由此,拉開了中國遠征軍與日軍的第一場戰役——同古戰役。
同古位於仰光北進曼德勒的鐵路要衝,不僅左右兩邊都是緬甸重鎮,而且在同古附近,還有美國空軍基地和加油站。
足可見,其地位之重要性。
因此,保住同古,不僅可以阻止日軍北進,而且還可以東支援美軍,西協助英軍,於是,同古成了日軍攻佔的要點,必得之地。
3月8日,仰光失陷當天,中國遠征軍第5軍200師所屬騎兵團及工兵團一部的先頭部隊抵達同古。
此後,中國遠征軍第5軍的200師,在同古與日軍主力進行了決戰。
喜歡七十年代那場戰爭請大家收藏:()七十年代那場戰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