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不又是一個《桃花園記》”
吳江龍走上石臺階,緩緩登上平坦處,看到滿眼的綠色,不由在心裡發出這樣的感慨。
小島有十幾米高,除了靠近水面處是筆直的崖壁外,他的上半部呈現出山的形狀,雖有上面是雜草叢生的斜坡,但不是很陡。這些脫離開水面部份,植被非常豐富。有高聳的各種樹木,有灌木叢,生長著的蒿草也有一米多高,人的視線完全被這些樹木檔住,所以站在裡面, 一點也看不出去。大有”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之感。整個山體處處溼溼的,滑滑的,霧氣朝朝。從季節上看,應該溫度很高。但這裡經過海風一吹,卻是十分地涼爽,反而比陸地更讓人心曠神怡。由此,會讓人產生誤會,是不是進了南國的叢林地帶。一時間,吳江龍大有這種朦朧之感。可是,吳江龍對眼前的景色根本就來不急欣賞,他急需知道的,是這裡能不能成為戰士們訓練的又一個基地。
出發前,他們就對這座無人島進行過分析,得出的結論,小島無人居住,很少有人涉足,也就是說,它對外是封閉的。為了一證其實,他們這才親臨其境。上來一看,滿身滿心都得到了這樣的體會。島上確實無人居住,但並非無人涉足。當然了,這裡又不是私家場所,誰來誰不來,能管的了嗎!吳江龍所想到的人,便是那石縫間停著的那兩艘和他們幾乎一樣的快艇。
“走,上山頂。”吳江龍對趙凱和劉海生說。
換了一個想法後,吳江龍滿腦子了都是對這座小島的思考。它的環境能不能適合野外生存訓練。沒有水源不可怕,這些問題好解決,用船運來就是。更何況,他們本來就是來訓練來的,又不是長期駐紮,這點困難難不倒他們。而他最為擔心的,是這裡的場地夠不夠大,危險地段多不多,有多少,環境越是惡劣越好。他可不希望,再出現陸地上很平常的小山包一樣的環富家女,如果是那樣,他們又何必跑這麼遠的路,來尋它呢!
正是由於吳江龍心無旁騖地考慮這些事情開始,便很快忘記了那兩艘快艇。
自從他們上來後,一路上都沒碰到一個人。雖有所懷疑,但他們不是地方的偵破機關,又沒人給他們破案的任務,提供什麼線過,自然也不能沒事找事。而且,他們是帶著任務來的,這個任務與小島有沒有人,又有什麼關係呢!
丟掉這些思慮後,吳江龍三個人便一心開始了對小島的考察。一處處地看,一點點地尋視,沿著山坡向上走。不斷地撥開灌木叢,繞開密實的樹木,一路向島的最高峰爬去。
越往上走,吳江龍越滿意。好像自己又重回到當年那段歷史,此時的頭腦中片斷地,反覆播放著那段艱苦的歲月。
由於在他的記憶中,凡遇到這樣的地界時,他多半都是被越軍追趕著在跑,在作戰。特別是在撤出越境那幾天,他始終處於這樣的環境中,在做著最後拼搏。由於他一不熟悉地形,二沒有生存本領,想活下去,就全靠著回家的信念支撐著,一直忍飢挨餓。十幾天後,他才走出這片叢林。此後,他渾身上下落滿了疤痕,那都是熱帶叢林裡蚊蟲留下的吻。
所以,到了今天,他都一直在想,不打無準備之仗,要讓現在的軍人們,熟知世界上的各程環境。這就是他一直對戰士們常嘮叨的,“平是多流汗,戰時少流血。”防止那一年出現的,當戰事來臨了,他們還無所適叢,連仗都不會打,更別提怎麼去戰勝敵人了。所以,他堅定了一個想法,就是要讓他帶領的這支海軍陸戰隊,也能像中國陸軍那樣,在世界成名。
現在,他看到了這樣的環境,又不必讓戰士們去南國體驗,就在距大陸這這麼近的地方,還能收到預期效果,他心裡當然很是欣慰。隨後,他一邊走,一邊對趙凱說:“趙凱,這個地方不錯,非常適合那些叢林特點。”
趙凱也很高興:“是啊,真沒想到,完全符合我們的要求。”
吳江龍轉向劉海生:“劉參謀,在地圖上標註上以下幾點:這裡無人煙,無淡水,多森林”。
劉海生答應著,拿本子開始記。吳江龍繼續說:“還有,上去後,要仔細量一下山體的面積,山勢走向,以及懸崖的俯仰角。”三人一邊說著,一邊上了最小島的最高點。
站在這裡極目遠眺,四周是無窮無盡的海水,海面平展著伸向遠方,突然間,一堵牆突然立起來,完全遮擋住視線。上面是藍天白雲,下面波光粼粼,海天一色,渾然一體。如果倒立著看,很難變別出哪是海,哪是天。
吳江龍打趣地說:“我眼神不好,你們年輕,能不能看到陸地?”
趙凱和劉海生共同向陸地方向張望,卻看不到一點陸地的影子。趙凱發著疑問說:“按說,這個小島距陸地也就是百十多公里,怎麼連個輪闊都看不清。”
劉海生瞪的眼睛都疼了,也沒看到一點陸地的影子,只有遠處極平的海面。此時,連一艘輪船都不曾經過。更別說有帆船的影子。不由自主地說:“按說,現在也不是休魚季節,怎麼連條帆船也不見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吳江龍突發感想,念起的一首詩來:“平生愛大海,披月乘風來。腳踩驚濤湧,心追鴻雁飛。幾番戰水怪,一笑見燈臺。直上雲崖頂,浩歌赤日開。”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趙凱附合著又讀出一句。
吳江龍笑著對趙凱說:“想不到,你對毛的詩也很熟。”
趙凱說,他在上大學時,特別喜歡讀詩,無論是古代的,現代的,還是國外的詩,他都存了不少,而且在諸多詩人中,他最喜歡的就是毛的詩,有氣魄,有激情,每每讀起,都有一種血往上湧的感覺。吳江龍高興地說:“好啊!回去,我到要去哪裡借幾本看看。”
吳江龍高中畢業就參了軍,新兵不到半年便上了前線。按他自己的話說,大半輩子都是戎馬生涯,武夫一個。雖說上過幾年軍事院校,可跟那些科班畢業的大學生比起來,在文化上也只能算是半吊子文化人。但他很喜歡看書,也喜歡詩,但也只能是看的多,寫的少,甚至於就從來沒寫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