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團前沿。”
“命令一團纏住藍軍,命令二三團,向一團靠攏,一定要把藍軍阻住。”夢得利做出決定,“告訴三個團,不要向前攻擊,儘快挖出防坦克壕,先阻住藍軍速度,命令炮團做好打擊準備。”
按照夢得利的想法,只要找到藍軍位置,都用不著步兵與坦克對抗,只要一頓炮火完全可以解決這場戰鬥。
他為什麼這樣想!
夢得利對導演部安排的這場演習一直有想法。在他看來,讓一個營與一個甲種師進行對抗,簡直是瞎玩鬧。一個營多少人,一個師是多少,無論是人數和裝備都不成比例,這不是小瞧咱嘛!所以他要用打破罈罈罐罐的最簡單方法,一次『性』把藍軍敲掉,證明給所有人看,誰也別小瞧了他這個師的戰鬥力。
荒漠深處,一場戰鬥已經打響。
六輛坦克前出到某一部位時,開始向紅軍陣發起炮擊。只見幾百米開外的紅軍陣地上炮彈紛飛,哨煙四起,陣地被炸得遍佈傷痕。
哪裡還會有人的影子,如果照這樣炸下去,有多少人也得成為肉醬。
這是藍軍在進行拭探『性』『射』擊。
然而,他們打了一頓之後,並沒有受到紅軍的攻擊。
藍軍三連長覺得情形有些異樣,“這不對啊!按照營長的部署,雙方應該有一場接觸,如果沒有,那就證明紅軍還沒有上鉤。
“不行,必須把紅軍主力給打出來。”
這是吳江龍下給三連的命令。只有他這裡吸引住了敵人的主力,吳江龍的偷襲戰術才能成攻。他的目標。。。。。。
“一、二車前出,三四車掩護左翼,五六車掩護右翼。”三連長在後面的指揮車上下達了指令。
隨即,只見六輛坦克排成箭頭隊形,直『插』紅軍前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發現目標”。
第一輛坦克上的人發現了紅軍作戰人員,趕緊著報告。
只見不遠處,幾名紅軍戰士扛著“四零”火箭筒在向一側運動,也許他們認為坦克的前裝甲不好擊穿,想要移動到側面去,打一個六十度角,打側面,命中坦克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就在這時,藍軍坦克上的航向機槍響了。
“噠噠噠”
“噗噗噗”
一串子彈過去後,這幾名戰士不動了,立馬陣亡。
航向機槍是“762”毫米口徑,只要是人體被打中,基本上都是密集的彈孔,因為『射』速快,打成篩子眼也不為過。
說到這,我們得解釋一下,這些戰士的確是被坦克上的機搶給放倒了,不過,他們可不是真死。那個時候,我軍已經開始用上鐳射模擬器,不過,沒有現在高階,還是最初級,最低成本的那種。
鐳射『摸』擬器是現在演習中爭相選用的先進儀器,即在實用武器上安裝鐳射發生器,用沒有殺傷力的低能量鐳射來代替子彈、炮彈。同時在訓練服的各個部位裝上接收器及音響、煙火裝置。手槍、步槍、機槍、火炮的鐳射器都略有區別,用計算機可加以分辨。
而在這個時期,我軍的反坦克武器除了火箭筒之外,還有“紅劍73”有線制導反坦克導彈,剩下的就是反坦克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