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明被人救出後,慌慌張張地向他的第三營方向逃去。
第三營在什麼地方?按照李志明在英吉村的佈置,應該是在英吉村的西側,也正是步衝他們擦肩而過的地方。
李志明過了一片叢林,又穿過一片沼澤,算是來到了三營。一來到三營便忙著糾集力量,準備回援他在英吉村的正面敵人。
三營長問他,“這裡不防守了?”
“還防什麼防,人家都穿過去了。”李志明很不爽地說。
即然團長讓這麼辦,那就這麼辦。於是,三營長帶著他所有的人跟著李志明朝著正面越軍陣地抄了過去。等他們到達這一地區之後,這裡早已是人去陣地空。無論是越軍還是中國軍人都不曾見有活的,只能見到大片屍體。
李志明望著丟失的陣地痛心疾首一回,然後便帶著人朝著北面追去。
既然打了敗仗,還不想辦法收拾殘局,怎麼還要追啊!
李志明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是不到黃河心不死。他是非常的想抓住吳江龍他們,然後好回去將功折罪。現在,由於他的孤注一擲,即不與友軍配合,又不讓上級支援。單打獨鬥這麼一場,不但好處沒撈到,最後還是損兵折將,這樣的結果,他當然沒臉回去。
那麼,從後面追下來難道說就能找到吳江龍他們不成?這還很難說。
目前,無論是他的部隊,還是吳江龍的部隊都都已經陷入了越北的崇山峻嶺之中。到處是雨淋地帶,到處是原始森林,如果不是戰爭,又有誰會願意到這裡涉足。
吳江龍他們出沒到這裡是為了活命,而李志明則是為了找回最後一點面子。
任何人到了這一地區,別說是幾百人的隊伍,就是放上千八百個人進來,也如同撒胡椒麵一般,留不下什麼痕跡。不然,吳江龍也不會往這裡跑。
吳江龍帶著隊伍進入這一地區後,想到了還沒有到達的步衝這個分隊。
於是他派人在附近到處尋找。戰士們紛紛回來說沒找到人。緊接著,他讓人又用電臺聯絡,還是沒有新發現。所以吳江龍才急了大罵。但是,罵歸罵,但又不能丟他們不管。
怎麼辦,吳江龍陷入兩難。回去找,有可能再遇越軍。如果不回去找,這些人就可能丟在越南,永久都別想回到國內。吳江龍咬了咬牙,吐出一個字,“找,”
他在心中想的是,就是所有人都打光了,也要把他們找回來。
可是,現在不知他們在哪,要想找回他們,那得去哪找。如果原路返回,很可能會遇到追擊的越軍,那他們跑出來又有什麼意義。
吳江龍很清楚。別看自己打了個勝仗,但越軍並沒有被打殘,他們還有大批剩餘人員,只是因沿路部署的分散,一時不能集中,否則這些人集合在一起,在人數上仍能把吳江龍這些不足百十人的隊伍吃掉。所以,吳江龍不能冒那個險。
吳江龍集合排以上幹部立即召集會議,這是我軍的民主集中制做法。正所謂“三個臭皮匠趕上個諸葛亮”,很快,會議開了不久,大家便統一意見,決定從某個方向下手去找步衝他們。
吳江龍一聲不吭地看著地圖。想出一個頭緒後又與李森商量。經過兩人商量,決定還是從源頭上找起。
吳江龍在地圖上劃拉一陣後,發現步衝很可能是在這一帶『迷』路了。
怎麼辦,派出少部分人去不頂用,弄不好又得分三股,不定哪一部分人又得丟了。最後決定,乾脆大家活要活在一起,死要死在一塊,儘管前面千難萬險,大家還是同甘共苦吧!另外還有一種想法,反正已經是接近中國邊境了,從哪一地點過江都可以,幹嘛非要守著一處呢!
為了救出步衝他們,不讓他們落在越軍的包圍圈內,吳江龍決定先找到他們,然後大家一起再重新選擇過境地點。
就這樣,吳江龍帶著戰士們再次起程,向著步衝可能到達的地點前進。
吳江龍帶人剛走不久,李志明便帶著大批人馬趕到了。那些被打散了的越軍見團長來了,於是,便三三兩兩從隱蔽處鑽出,快速加入到自己人的隊伍。這樣一來,李志明的隊伍日趨漸大,他的信心也以倍數增長。
李志明檢視一翻地圖後,誤認為前面不遠處必是中國軍隊過江之處,於是,他下令所有人迅速朝前追趕,一直趕出十幾裡地之外,仍不見中國軍隊的影子。不僅如此,一路上連點蹤跡全無。最後,李志明站到一片江岸上,朝對面仰望。
江對岸是碧綠的山巒,在江霧籠罩下呈現的是灰濛濛霧茫茫,什麼都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