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越軍仍然在朝這裡轟炸,我軍的幾名戰士還是快速增援過來,把缺口堵住後,冒著敵人炮火,繼續向山下『射』擊。
幾名越軍剛從霧氣中鑽出,便被飛過來的子彈『射』倒。
此時的敵我雙方,所有人都處於極度亢奮之中。
一方拼命要衝出去,尋找活的出路。另一方不惜一切代價進行封堵,大有把敵人『逼』死在這裡之勢。
雙方撕殺場面越演越烈。槍聲、爆炸聲絞合在一起,完全把人的喊殺聲覆蓋掉。
越軍在吳江龍這裡的攻擊勢頭一減,他便意識到敵人可能改變了攻擊方向。但礙於大霧阻擋,他只能空拿著望遠鏡乾著急。
當聽到東山坡傳來的激烈槍聲後,吳江龍估測敵人很可能轉向了那邊。於是透過電臺急切詢問。
李威在電臺中直接回答,“大隊長放心,一個敵人也別想從這跑掉。”
吳江龍一聽李威在那,大感安慰。一個分隊長在那,如果一個班不行,那就在調一個班。有三個班的力量還堵不住這些越軍。
想是這樣想,不過,心裡還是大為著急。“什麼他媽破霧,快點給老子滾蛋。”
此時,吳江龍很想讓炮兵火力延伸過去,給一分隊減輕一些壓力。便他弄不清雙方距離,怕萬一有出軌的炮彈飛到自己人那裡。那樣的話豈不是得不償失。
但是,吳江龍仍然沒有放棄炮兵威力。當他看到盆地中的霧氣在炮彈轟炸後,漸漸變淡之後,又有了新想法。
“八二迫,朝盆地中央轟。”
吳江龍想到了高『射』炮轟雲催雨的作法,他也想用此方法把盆地裡的大霧驅散。
炮兵們得到新指令後,把炮管一調,朝著盆地中央霧氣最濃的地方又是一陣猛炸。
“轟轟轟”,炮彈形成的爆炸熱浪,不斷朝著四周噴『射』。沒用多久,還真的把最後所凝潔在盆地裡的霧氣給趕跑。
霧障一減,吳江龍隱約便看到了躲在盆地四周的越軍士兵。心中大樂,“龜兒子的,還想躲。”吳江龍右手大拇指一豎,再次拿出了他的看家本事,“作標,正前方一百二十米處,兩發急速『射』。”
這時的炮兵戰士們根本就沒用什麼炮架。
由一名戰士雙手摟住炮管,憑藉角度,掌握住炮彈飛行距離。另一名戰士在擺好姿勢的一瞬間,把炮彈向炮管裡一放,“當”的一聲之後,八二便飛了出去。
現在出去的,不是一發,而是六發。六發炮彈一落地,第二波炮彈又跟隨而至。
十二發炮彈相差不過幾秒中,全都落在方圓四五十平方米的範圍內。此時,躲在這裡的越軍就是想跑,恐怕也來不急,只能貓在坑內,或土坎下躲避。激靈些的,興許能有逃跑活命的機會,動作遲緩的,則只能是與彈片一起在天空中慢遊了。
黎季平剛剛組織起來的反擊力量再次被瓦解。
此時,黎季平什麼都顧不上了,一個人躲在掩體坑內,屁股向上,頭部緊貼著坑底,拼命保護著腦袋這個中樞指揮機構。
就憑他這個架式,黎季平絕對不是越軍中的英雄之輩,充其量不過是個官二代而已。越軍中那些加封給他的各種頭銜,徒有虛名而已。
越軍被炸之後,對李威這個班的衝擊力頓減。一時間,越軍的嚎叫聲,槍的『射』擊聲,一下子全都弱了下來。
持槍的這幾個越南兵,見沒有了指揮官的督戰,也忙著持槍鑽入坑內。
面對這種場面,按著我軍傳統戰法,準會有指揮員大喊一聲,“同志們衝啊!”然後,所有人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向退下去的敵人發動最後一擊。
這種戰法在現代戰爭中幾盡於被淘汰。在當時,這種不顧一切的衝鋒陷陣戰法,是受彈『藥』不足的限制,是對生命持有的無耐之舉。
在今天,如果某一個指揮員還這樣帶著戰士們硬衝的話,那他絕對是傻二代。此戰法用於攻克敵人防禦陣地可以,那是沒辦法的事。你不上,就無法克敵。而對於用來打擊被擊潰之敵,那絕對是不必要之舉。
此時戰場上的最高指揮官吳江龍,已經出『色』於過去和現代的優秀指揮員,他怎麼會採取這種方式,拿戰士們的生命來換一場小小的戰鬥呢!
所以,他絕對不會這樣做。他要在儲存實力的基礎上,盡最力量來消滅敵人。要盡最大努力,帶著所有過境的戰士們凱旋而歸。
由於時間較緊,明天又要出門。倉促之下,只好發三千多字,還望書友見諒。)
喜歡七十年代那場戰爭請大家收藏:()七十年代那場戰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