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他喊叫,王兵順手扯下幾把爛草,又給他塞滿嘴。到此時,這個越軍才相信自己做了俘虜。
吳江龍過來時,李森和王兵已經將俘虜處理完,正準備去接應李森。
“有活的嗎?”吳江龍迫切問道。
“有”王兵搶著說。
“你那個呢!”李森問。
“不老實,讓我給宰了。”吳江龍說的很清松。
宰就宰了吧!龜兒子本就該死。這時沒人在乎這個,何況還有舌頭。
“撤”看看周圍再沒有什麼動靜,三個人押著這個越軍往回走。
剛走沒幾步,黑暗處突然傳出一聲,“口令。”
喊話的人說的是中國話,吳江龍一聽就知道是自己人,不過,為了穩妥起見,吳江龍還是回了令。見口令無誤,黑暗中的人站了出來。
兩名戰士來到吳江龍跟前,認出是大隊長和李森後,便問,“大隊長,你們什麼時候過去的?”
“我們是從別處過去的。”吳江龍說完後,想起了什麼,“你們倆知道附近的幾個暗哨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知道,”一個戰士回答。
“告訴他們,附近發現有越軍。”吳江龍說,“碰到有人過來時,不要喊口令,捉住審問清楚再說。
“是”這個戰士又想到一點,問,“大隊長,如果對方比我們人多呢?”
“只要對營地不造成危害,就放他們過去。”此時,吳江龍還不想捨棄新建起的營地。他想,只要在越軍沒有發現之前,能利用多久,就利用多久。因為在他心裡,一個奔襲越軍某地的計劃已經形成。
一路走來,吳江龍他們三人又接連碰到幾處哨兵,眾人千篇一律的尋問口令,吳江龍又不厭其煩地進行囑咐。現在他真後悔,怎麼當初就放這麼多暗哨。
戰士們看到吳江龍押著一個俘虜回來,有心問問是從哪裡抓的,但又怕有吳江龍批評,所以都閉嘴不再說話,疑『惑』的眼神望著幾人遠去。
一進指揮所,吳江龍便命令王兵,去把小魏喊來。
吳江龍忘了一件事。當初他和王兵去接李森時,命令小魏去找三分隊長陶川了。這個時候,小魏已經跟著三分隊長他們爬出這塊窪地,進入另一片叢林。
怎麼會是另一片叢林?
這裡山高林密,又不允許有一點亮光。『摸』著黑在裡面穿行,沒有一個當地嚮導領著,不走『迷』路就不錯了。如果說找人,那可是難上加難。連吳江龍在回來時還沒能按原路返回,何況是陶川這支接應部隊。
陶川一接到吳江龍讓小魏傳的口信,二話不說,從地坑裡叫醒一個班戰士,『摸』著黑倉促上路。
一出窪地,隱藏在草叢裡的暗哨便給他們指明瞭方向,可是走著走著,便不知去了什麼地方。再碰到其他暗哨時,都說沒見大隊長過來。
這下陶川可急了。由於敵情不明,光是吳江龍和王兵兩人,怎麼對付的了越軍。萬一人家多,自己人少,被敵人掠走,那可是天大的問題。陶川一著急,便督促戰士們加快步伐。這樣一來,更是忙中出錯,前進的方向從一點上划起,卻與吳江龍他們成十五度角散開。
陶川察覺出是行進路線出了問題,走這麼遠不可能碰不到大隊長他們,除非是找錯了方向。
陶川叫人把隊伍喊停,想先用指北針確定下位置。可向身上一『摸』,經常掛指北針的地方竟然是空的。陶川更是急了,如果沒指北針,別說是找隊長他們,恐怕自己都要失蹤。
陶川急切地尋問戰士們,“誰帶指北針了。”
暗處一個戰士回答,“我這有。”
一聽說有指北針,陶川寬寬地鬆口氣,朝那方向說,“拿來。”
一名戰士『摸』著黑,把指北針交到陶川手中。指北針上有夜光粉,夜『色』越黑,他上面的點數明亮程度越高。
陶川粗略地向幾處瞄了瞄,這才大致找準方位。對戰士們說,“朝那個方向走。”
哪個方向,就是吳江龍和李森、王兵他們遇見越軍的那個地點。
陶川帶著一個班的戰士朝這裡穿行。與此同時,在另一個地點,也有一隊越軍朝著這個方向前進。估計用不了六七分鐘,兩支不同國度的軍隊就會在這裡相見。
鹿死誰手,那還得看誰的手段過硬,再加上運氣好。
喜歡七十年代那場戰爭請大家收藏:()七十年代那場戰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