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看了三百六十八、三百六十九章之後,提出了為什麼不使用帶的槍?對這個問題,我在正式開寫第三百六十九章之前,作一下解釋。
現在,穿越小說很火,主人公可以從我們這個時代,一下子穿越到抗日戰爭。人不但穿越過去了,連現在的武器裝備也被攜帶到那個戰場。有這樣的武器與當年的日本鬼子作戰,威風當然要強敵人多少倍。從平衡國人心太上講,這樣報起仇來很過隱。這樣的書,看著很爽,也很符合一部分80後,90後的熱切心情。
但是,本書一直是從歷史的角度來撰寫,雖然也有宣染場面,但基本不失實。
有朋友在留言中提出過一些問題,實在是不好一一表白。就拿這來講。在老美大片中,可能是似空見慣,什麼裝備得心應手,人家就用什麼。可我們卻沒這個能力。
本書講的是七八十年代的故事。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當時的中國是什麼樣子?老一輩人很清楚。現在想起來,對諸多事情肯定還是瀝瀝在目。國力如何?戰力如何?一個字,我們還是很窮啊!
對於這些,只有在部隊呆過的人心裡才會有數,我軍的武器裝備是個什麼樣子?究竟能打什麼樣的戰爭?
內幕,永遠與外人看到情形有差異。
書中提到的偵察大隊,雖然名字很好聽,有點特種部隊的味道,其實不然。由於受中國軍力的限制,他只不過是一個加強連的裝備。即使是人再牛,沒有好的武器,出現的場面也不會有“海豹”突出隊那股雄風。,
別看是個很小的部件,但在當時步兵師中,其本是很少見的,更別說大量裝備部隊了。有,也僅是用在手槍上。我當時所在的部隊是純正步兵團,都沒聽說過這個玩藝,更別說是掛在上了。如果有朋友不同意我的說法,我們可以繼續探討,做一場大辯論也未嘗不可。請加七十年代那場戰爭qq群:)
以上文字不屬於正文,可免收費,請編輯處理。
槍聲很脆,在寂靜的山林中有如什麼人在暴烈的撕布。飛鳥被驚起後,在場的中國軍人的心也給揪了起來。唯恐這一槍響,會把別處的敵人給招至過來。
在槍聲響起的同時,那個開槍的越南兵被打倒在地,也被甩出去有一米遠。
於小雷一聽槍響,很為自己失手懊悔。倒地後,迅速爬起來,又飛身朝越南兵撲過去。
因於小雷有備而來,而越南兵是突遭偷襲,兩個人的表現當然要有差距。
倒地的越南兵在地上翻滾之後,也站了起來,可還沒站穩,第二次又被人撲倒。就這樣,他在懵懂之下,腦袋上又連挨重拳。
於小雷騎在越南兵身上,打了幾下之後,覺得還是不解氣,拿出了武松打虎的勁頭又是一陣猛砸。
被打的越南兵一點還手之力沒有,在於小雷開打不久,他的鼻子、嘴,耳朵凡是有孔的地方開始向外冒血。
人都這樣了,可於小雷一點鬆手的意思沒有。如果在和平年代,他的這種作法可算是極重的暴力傾向。然而,此時沒人會這麼說,於小雷當然也不怕犯什麼故意殺人罪。他連續擊打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要乾淨徹底把這個越南兵打死完事。
“行了,於小雷,這傢伙早死了。”巫小平從背後走過來說。
經巫小平一提醒,於小雷這才鬆手,從越南兵的屍體上站起來。
這些,讓對岸的陶川從望遠鏡裡看的真真切切,心裡這個高興,再也用不著為越南兵逃跑擔心。
當看到是於小雷他們幾個在對越南兵動手後,心裡分外高舉,對身邊的王小明說,“喊話,讓他們過來。”
王小明和幾個戰士站在岸邊,大聲喊,“於小雷,我們在這,隊長讓你們過來。”
於小雷光忙著收拾眼前的這個越南兵了,至於對岸的人是誰,他根本就沒看。現在聽到有人喊,這才認出是八班的王小明。於是,丟下死掉的越南兵,高興地對其他人說,“可找到大部隊了,走,過去。”
“這龜兒子怎麼辦?”尚二春問。
“扔到溝裡,抹掉痕跡。”
經歷過幾場事後,不用什麼人教,戰士們也懂得什麼叫毀屍滅跡。於是,四個人將死掉的越南兵抬起來,丟入到深溝中。
噗通一聲,臭水溝被砸起一個大大的漩渦,泛起的白沫撲出很遠,直到屍體沉下去後,水面才恢復到原來的平靜。
“走,過溝。”於小雷見再沒有什麼疑點後,說了一聲,便帶著巫小平他們過了對岸。
偵察大隊入境後,一點沒有停留,很快便融入到濃濃密密的大山之中。
過了午時,掛在天空上的那顆本來就不明亮的太陽突然消失了。叢林立即便陷入到黑暗之中。這時,爛草、陷坑、積水潭,還有那些突然出現的斷木、尖石,無時無刻不在阻擋著前進的人。
長長的隊伍行走在這樣的環境中,即要躲開這些容易出現事故的自然物體,還要防備那些盤在樹上的毒蛇。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