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川用望遠鏡在石堆中搜尋一遍,的的確確沒有一個活著的敵人。陶川長出一口氣,對身邊的戰士們說,“撤,向山頂靠攏。”他想要利用這個機會,把人員帶到山頂上與一、三分隊回合,然後按照吳江龍的說法,集合後,向國境線中國一方陣地後撤。
陶川帶著戰士們迴轉身向前走了。
可就在他轉身之後不久,167高地東側外的那片密密叢林中,又有越軍開始朝著被炸爛了的石林靠近。
這些越軍躍出叢林,一聲不響地,貓著腰,飛速地朝著高地頂端方向前衝。
正面的戰鬥沒有二分隊打的輕鬆。
在高地正面,敵人集結了幾倍於三分隊的兵力,一口氣不帶喘地,輪番朝著高地進攻。
雙方打了幾個回合之後,幾乎到了拼刺刀的地步。之所以沒拼成,還多虧了戰士們帶了較多的塊。
當初,為了達到破壞敵人工事的目的,每個戰士身上除了帶足武器裝備外,額外地又增加了許多塊。這樣一來,即節省了運送人員,又便於在戰鬥中臨時處置。誰都沒成想,這些炸工事沒用多少,卻全都用在了越軍人的身上。
塊與比起來,爆炸威力更大。如果說,是靠彈片傷人,它則是用爆炸衝擊波直擊人的各個器官。只要被其擊到,不死也得肝腸寸斷。
每當越軍衝的很近,人員密度更大,子彈掃不平時,戰士們便把塊投出去。產生的衝擊波,簡直就是微小的核彈,讓越軍見了膽破心碎。
幾個波次的進攻都被山上的戰士們給打了下去。越軍在山坡上又丟下了幾十具屍體。
催促撤退的命令再次下達。
吳江龍對著話筒實事求是地說,“走不了,敵人粘的很緊。”
對這句話的的意思上級一聽就明白,但是考慮到諸多因素,還是堅決要求吳江龍他們撤下來。
“要想盡一切辦法,儘快把部隊撤下來。”
上級做出這個決定必有其道理。現在撤下來是很難,如果此時不撤,將來撤回更難。因為在這這個高地的左右,還存有敵164高地 、156高地、138高地等。在他的縱深,更是有屬不清的敵人陣地。雖然我軍拿下了這個高地,也並不想要它。它處於這麼個位置上,如果留下,那勢必就得天天和越軍折騰。為了這麼個山頭,拿許許多中國軍人的命來換,確實有些不值。
到了八十年代,南疆國境線基本上已經確定,雖說雙方還沒有籤什麼協定,但實際控制線,均以各自所佔的位置為準。現在我們過來,只不過是對越軍的『騷』擾氣不過,狠狠教訓他們。目的既然已經達到,那就早點撤回來的好。
但沒想到,越軍咬的這麼狠,給部隊後撤帶來了難度。有難度也得撤,決不再多犧牲一個戰士。這就是上級的基本思路。
“你們堅持住,我另派人去接應你們。”負責這場指揮戰鬥的指揮員重又做出新的安排。
不久,兩支救援隊伍從我方一線出發。
當越軍其它高地上的敵人看到我後方有部隊上來支援時,便從幾個高地上一起朝這支部隊開火。『射』過來的子彈,有的是高『射』機槍、重機槍,最可恨的就是高『射』機槍,正因為他『射』速快,打的遠,給支援部隊造成了很大威脅。還有那些咚咚作響的迫擊炮,簡直是煩人透頂。
支援分隊突然被截在了半路之上。
指揮員看到這一情況後非常惱火,命令所有炮兵,對支援分隊中途上所遇的敵人據點進行覆蓋『射』擊。
眾炮一響,這些準備半路打截的越軍們頓時便遭了殃。人家又沒打你,好好待著就行了,非要找事。這樣一來,不但挨炸,好端端的工事立時被摧垮。
頓時間,在通往167高地必經之路的敵人據守的各個高地均捱了炸。各處爆炸聲連連,不時傳來人的痛嚎聲。
這人也怪,你不打他時,他以為你軟弱可欺。等你發了火,才知道大個子就是不好惹。因此,不僅會蔫下來,還會機靈地向大個子討饒和好。
經過我軍炮火這麼一打招呼,沿途的敵人據點立時就靜了下來。
趁著這個功夫,支援分隊迅速向167高地穿『插』,很快,他們終於到達了高地頂端。
這時候,從東側石林處上來的敵人也與陶川的二分隊交上了火。
即然敵人要打,你不打也不成。乾脆就打吧!至於能不能撤的回去,先打打看。陶川一看撤不成了,就地和敵人再次展開交戰。
由於越軍人數不斷在增加,逐漸有佔上風的趨勢。
對於二分隊來說,他們從武器彈『藥』還是人員數量上都不佔什麼優勢。就這樣硬扛下去,還真有被敵人吃掉的可能。
陶川不是沒想到這一點,他也想盡快撤回去。如果迅速快跑的話,自己這支分隊肯定能撤的下高地。可是,自己一走,必會把側翼留給敵人。到那時,正面和西面的一三分隊肯定會被敵人包了餃子。因此,他不能幹這事,就是打拼光了,也要頂住,只有其它人安全了,他們才能後撤。到什麼時候,也不當孬種。這就是戰場上,中國軍人的真實想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