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轟轟轟”
一連串的爆炸在越軍中響起,頓時間,越軍進攻隊形被打『亂』。正準備向上衝的越軍們開始爭相尋找躲避地方。
越軍進攻隊形『亂』是『亂』了,可他們並沒有退縮。一部分人就地地臥倒朝山頂『射』擊。另一部份人臥倒後,攜帶包、彈,繼續朝高地頂端運動。
看似這些動作非常老套,但是很管用。在炮火夠不到的地方,和包會起決定作用。
這時,敵人在164高地的小炮還在咚咚地繼續朝我軍陣地轟擊。但他們的每一次轟擊,很快都被我軍炮火壓制。這一次也是如此,這些小炮沒打幾下,就被我軍炮火制止住,不得不找地去躲藏。
沒有了炮火支援,進攻的越軍只能靠自己了。
這些向前爬的越軍,在距離我軍陣地較近時,忽然挺起身,奮力向山頂投擲。
此時,也不管是投什麼,只要投出即可。
一時間,這十幾個光著膀子的越軍敢死隊員們,個個是輪著胳膊,玩了命地朝高地上投。
投擲遠的,則掉進我們的戰壕,近的,便滾在壕溝外爆炸。
爆炸聲在高地前響成一片。
不過也好,越軍這一投彈,終於使『射』過來的子彈密度有所減弱。
戰士們一看機會來了,便挺身把槍舉到壕溝外,朝著攻上來的越軍便是一陣掃『射』。
距離又近,投彈的越軍又把山坡上『射』擊的敵人視線擋住,正好為我軍戰士打擊敵人提供了條件。
於是,山頂上的槍聲再次激烈響起。
槍聲和爆炸聲裹在一起,頓時讓雙方人員的傷亡比例加大。不僅是敵人有傷亡,我軍也是不少。
激烈的戰鬥繼續進行。有些戰士雖然把敵人『射』倒,可還是被飛過來的彈片擊中。
可我們的這些戰士們,明明知道挺身『射』擊危險,但他們還是要這樣做。因為不這樣做不行,如果不把這股敵人打下去,敵人就會藉著轟出來的血路,殺上山頂。
這個時候,戰士們都殺紅了眼,沒人怕死,即不怕敵人掃『射』,也不怕爆炸,腦子裡只有一個信念,把敵人打下去。
正面的戰鬥越演越烈,雙方拼死博殺,暫時出現了僵死狀太。
這時,西側山角下終於有了動靜。
一夥越軍藉著高地下端的高草掩護,悄悄向這裡運動著。
在這裡行動的越軍,頭戴用樹枝和蒿草編織起來的偽裝帽,身披偽裝衣,跟蛇一樣逶迤而行。
由於蒿草夠高,密度夠大,加之越軍行動詭秘,直至越軍行動到山角下,我軍哨兵楞時沒發現。
雖然沒發現,但我軍在這裡也是有準備的。剛才我們不是說過嘛!吳江龍龍已經在這裡安排下了六個人。
這六個人沒有在土坎的懸空處修築工事,而是朝後退了十幾米。按著一般戰術原則這是對的。目的也是不讓山下的敵人朝這打冷槍。
如果在山崖邊上修築工事,只要人員一起身,勢必會被下方的敵人看見。
現在可不是什麼手持大刀、長茅的冷兵器時代。只要對方看見你,距離夠的上,那就極有被打冷槍的可能。所以,防止敵人進攻,還要選擇最佳地點。
因此,這道防線就設在了這。
光在這等著也不是辦法,也得有哨兵觀察山下動靜。只要敵人到了山下,我們不僅要有準備,甚至也可抽時間,冷不丁地揍敵人一頓。正是抱著這個目的,在崖頭上也安排了一名哨兵。
擔任哨兵的這名戰士不能說不用心,也不能說眼睛不夠使,怪就怪在越軍動作太嫻熟,運動太詭秘,到了山下之後,我們的哨兵都沒有發現。
這夥越軍到了山下後,一名指揮官也發現了我軍的這名哨兵。為了不引起其他人警覺,越軍決定先把這個哨兵幹掉。
其他越軍伏地不動,由一名越軍做誘耳,把哨兵注意力引過來。
這個越軍伏在地上,用手將身邊草叢輕輕晃動,目的是引哨兵『露』頭。
雖然這裡的風比較緩,但高草在微風吹拂下還是動的。這名哨兵突然發現一處蒿草與其他地方不同,不僅晃的快,而且草根處也有異常。為了弄清情況,這名哨兵把頭探了出來,挺起半拉身子,向這裡觀察。
就在這個時候,另一名越軍悄悄在草叢中舉起加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