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七、這不是拋棄
三四二高地的槍聲漸漸稀了下來。偶爾有幾聲零碎槍聲響過,便不再有其它聲響。『潮』溼的空氣中夾雜著味,在季風吹拂下,四處飄散。除了山風在遊弋,吹動草叢的呼呼響聲外,山上山下是格外的寂靜。不知什麼原因,敵人不再繼續向正面高地進攻了。
史柱國向各個陣地下達了撤退命令。
不一會,去後山通知的一個戰士帶來了徐昕口信:“讓連長帶著其他人先撤,他們再頂一陣。”
史柱國猶豫,全連不可能一下全部撤走,必須有人擔任阻擊。在撤退時,不能留下過多的兵力。萬一被敵人纏住,留的越多,就會損失越大。
這名戰士見史柱國半天沒說話,繼續轉達徐昕意見,“指導員說了,他們那裡發現大批敵人,現在撤,就可能被敵人圍住。讓連長這裡先突圍,他帶著炊事班阻擊敵人。”
此時,炊事班陣地的三面都被敵人切斷,只有通往山頂的這條路還通著。如果炊事班撤了,敵人會順著這條通路湧上來,整個七連都會受到從上而下的打擊。徐昕的意見,對於七連官兵生死來講再正確無疑。
史柱國決定按徐昕意見辦。
於是,又派兩名戰士把帶不走的重火器全都給炊事班運過去,其中又加了兩挺機槍。
徐昕分析的一點沒錯。越軍幾次對炊事班進攻無效,而且傷亡慘重,於是便認定這裡是守衛四三二高地的中國軍隊主力。因此決定投入重兵力,圍死後山,全殲中國軍隊,打一場自開戰以來,從沒實現過的殲滅戰。
越軍的這個團長高興壞了,別看死了很多人,但與殲滅中國軍隊比起來,無論是取得的戰果還是政治影響,都是得,要遠遠大於失。於是,他把正面陣地上的兵力也抽調過來,只留下少許人員在哪裡防守。只要堵住山上的中國部隊不讓他們下來,早晚都是自己鍋裡煮熟的肉。何況,中國軍隊的主力在後山,正面有什麼意外也不會受太大影響。
越軍團長這麼一打算,才讓史柱國有了撤退之機。這也是正面陣地前槍聲越來越稀的主要原因。
“撤退。”史柱國最後做了決定。
說是撤退,其實就是突圍。此時,四三二高地的三個山腿,包括後山,全都在敵人的包圍之中。想撤,只有在敵人包圍圈內殺出一條血路,才能過的去。
所有戰士全都輕裝,除了手裡的輕武器、子彈以外,其它所有裝備一律丟棄、毀壞掉。史柱國命令一下,陣地上立時響起一片砸爛物品聲,什麼鍋碗瓢杓盆統統不要,就連帶著行動困難的小迫擊炮也不要了。戰士們都很清楚,雖然是撤退,等待他們的仍是一場撕殺。
撤退最要緊的是速度。
敵人不進攻了,可史柱國卻要在撤退時,向敵人發動一次猛烈攻擊。他的目的不僅是要打擊敵人,更重要的,是把敵人注意力吸在正面前沿,減輕後山壓力。
山下一片寂靜,顯然敵人已經從進攻轉到了防禦。在雙方沒有交手前,戰場環境就是如此。
史柱國帶著人一路悄悄潛行到敵人陣地前。
長長的山角下,越軍點起了無數篝火,即是壯膽也是照明,更重要的是防止山上的中國部隊利用黑暗偷偷跑掉。
火堆雖然不少,但這裡防守的越軍卻稀稀落落。每個火堆旁只有一兩名哨兵守著,有的已坐在地上打起了盹。這也怪不得敵人。他們一上來便向四三二高地來間斷地進攻。弄得這些越軍白天不得休息,晚上還要來個通宵。好不容易槍聲靜下來,他們當然要抓住這個機會小眯一會。
史柱國告訴戰士們不要出聲,悄悄地『摸』過去。
當他們一個個從敵人眼皮敵下留出包圍圈後,才發現黑暗處也沒有敵人。史柱國傻眼了,不知所以。胡『亂』猜想,敵人真的要當冤大頭了。莫非都去了後山。要是都去了,那可夠徐昕他們受的。
這個閃念一出,史柱國急出一身冷汗。如果敵人把重兵全都投過去,那徐昕他們可就難了。
“怎麼辦?如果神不知鬼不覺的溜掉,越軍根本就想不到有中國軍人突出去。也不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但是,後山怎麼辦,光憑那幾個人,怎麼對付得了眾多敵人。不行,臨走時,也要幫徐昕一把。”
沒等史柱國做出決定,後山便響起了激烈槍炮聲。
李森搶到史柱國跟前,“連長,讓我帶著二排上去吧!”
史柱國向後山望著,搖搖頭,“不行,現在到處是敵人,你們去了,也會白白丟在那。”
“那指導員他們怎麼辦?”
史柱國不說話,半天后才說,“相信指導員會有辦法突圍。”說到這,史柱國眼裡湧出了淚花,咬著牙才說出這句話。雖然他跟徐昕意見總是不能一致,兩人時不時地還鬧點小意見。但那畢竟是工作問題。眼看著徐昕要陷入敵人包圍圈中,能不能活著走的出來,還真確定不了。史柱國感到非常痛心。如果不是為了跟著他的這幾十號人,他還真有可能衝過去,與徐昕並肩戰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指導員,對不起了,我們先走一步。”史柱國輕聲說。
“唉!”這時,李森也長嘆一口氣。
“李森,命令所有人向敵人吶喊、開槍,做出最大的聲勢,讓敵人明白,我們才是這的主力。”史柱國忽然對李森說。
“明白。”
“喊完後,部隊立卻後撤,一刻也不能停留。”史柱國又加了一句。
突然,在四三二高地的山腳下,敵人防線背後響起中國軍人的一片喊殺聲,同時,各種槍聲也伴隨著一齊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