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進的坦克上,吳江龍鑽出炮塔,向炮手指示目標。兩輛坦克邊行進,邊開炮。
“轟、轟”坦克炮火先向攻擊山頂的敵軍轟擊。
經過炮火支援的戰場,轉眼間局勢發生了很大變化。那些向上衝的敵人不在狂望地叫囂,而是被炮火攆的抱頭鼠躥。
敵人不愧是久經戰陣的打仗高手。當他們發現坦克攻擊後,便迅速調來兩名火箭手向坦克瞄準。
吳江龍眼尖手快,迅速指示目標。但炮塔轉向的速度還是慢了些。有一發飛了過來,直直地打在坦克的前甲板上。由於坦克是正面前進,敵人只能攻擊前甲板。而坦克的前甲板30毫米的厚度足能抗住的攻擊。
坦克有驚無險。但『露』在炮塔外的吳江龍可就慘了。雖然沒有被炸著,但爆炸後的的濃煙竟然把他變成了從煙筒裡鑽出來的黑人。
吳江龍在臉上抹了一把,將就著能看清目標了,立即把估算好的距離傳進坦克裡。
“轟”從坦克炮塔上飛出的炮彈,把兩個40火箭手炸上了天。緊接著,坦克上的航行機槍響了。
“噠噠噠噠、噠噠噠噠”,航向機槍帶著音樂般的旋律,撒向山坡上的敵人。那些正在向上衝的敵人如同割麥子樣地被放倒一大片。一時間攻勢大為減弱。
吳江龍在炮塔上高叫:“好,好就恁麼打。”
坦克衝過溝坎,深入草叢。在坦克履帶的碾軋下,一顆顆防步兵,轟轟地炸響。
吳江龍聽著這時起時落的爆炸聲,趕緊縮回了頭,暗自為來時沒有碰響這些慶興。
一名標準的戰士不僅要有保家衛國的赤膽忠心,而且更要有強建的體魄和勇於做戰的勇敢精神。集中到一點,就是在戰場上即不怕死,還要機智靈活。
部隊訓練,基本上都是對士兵進行的後天培養,目的是增強體魄,學會作戰技術。但對於改變一個人的天賦其作用不是很大。有很多東西是從小造就了的,或者說,一出孃胎天生就是顆優秀戰士的苗子。他們往往是在小時候調皮搗蛋,做些相當出格的事情,往往讓大人們對他意見不小,說他是不聽話的的子,長大了也沒出息。
吳江龍就是一個從小不守規矩的人。他出身於一個幹部家庭。在我國經濟非常貧困時期竟然每天有『奶』喝,有雞蛋吃。大量營養的補充讓他比同年齡的孩子強壯了許多。也可能是營養過剩的原故,他天生就有著好動『性』格。在那個只講階級鬥爭,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年代。學齡時期的學生只上半天課,剩下的半天多數都是放任自流。這時期,有許多悠手好閒的青少年便組成了一個個小團體。
吳江龍也不例外,他把幹部大院的孩子組織起來,自己當上了司令。在與比他們年齡大的一個團伙打架時,這個司令衝在前,打在前,在“下屬”面前贏得了絕對威信。幾場戰役過後,這個吳司令的名聲竟然在縣城內叫響了。
他父親吳鏑眼看著吳江龍越來越不成樣子,便託了一名老戰友的關係,把他送進部隊參了軍。
沒成想,吳江龍參軍剛過半年,我國便與某國在邊境上發生戰爭。由於吳江龍所在部隊離這個邊境近。他父親害怕這個獨生子被送上戰場,再次託關係準備把他調走。
調令下了,可硬是讓吳江龍給撕了。他對他父親說:“我是軍人,你調我走,不是讓我當逃兵嗎?”
喜歡七十年代那場戰爭請大家收藏:()七十年代那場戰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